今年以来,武定县坚持以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引建,打造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1-2月加快3.4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州第6位。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三大门类呈“一降两增”。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10.3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8%,负拉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二)十三大行业呈“八增五降”。在十三大行业类别中,增加值增长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4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5.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7.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6%,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
增加值下降的行业有:其他采矿业下降2.1%,食品制造业下降4.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7.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9.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处于停产状态。
(三)产销形势总体下滑。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虽然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但产销率比1-2月的99.8%下滑了2.3个百分点。
(四)主要产品产量“十一增十三降”。(详见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二、当前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重点企业带动成效不明显。工业企业规模小、散、弱突出,企业发展层次较低。全县39户规模工业企业中,行业主要集中于钛原料加工、高钛渣冶炼及建筑材料,重点企业规模体量偏小,带动作用不充分。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挂牌上市企业少。随着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全县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存量保不住、增量起不来”的结构性矛盾越趋明显。
(二)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初级加工和资源型生产环节,普遍存在产业链短、精深加工环节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度电产值、度电增加值低等问题,企业投资不足,技术改造程度较低,新质生产力应用技术缺乏,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急迫性差、意愿度低、内生动力不足,进而被长期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的问题。
(三)制造业明显下滑,负拉动较大。受市场影响,制造业因产品价格下跌、设备检修等原因,3户企业停产中,5户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8%,负拉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四)工业投资项目不见成效。从目前工业企业投资项目看,已引进的项目规模小,建设进度慢。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工业投资项目难以引进,工业投资起色不大。
四、建议及对策
(一)聚焦“服务提优”,打造高效能的营商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定位,以促进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梳理和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提升产业扶持政策的系统性、精准性、有效性。
(二)聚焦“产业提质”,谋划高起点的产业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谋划布局新兴产业,围绕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目标,瞄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三)加强运行监测协调,确保工业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研判机制,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分析,准确判断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及时预测预警,确保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同时,继续加强新企业的培育,对新建成投产达规的企业及时申报入库,做到应升尽升,增强工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