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武定县AI视觉算力中心算电一体化项目首批算力点亮,“杭算入武”项目正式在禄金产业园区落地投运,标志着滇中武定的绿色算力资源与华东杭州的数字产业发展需求在中国数字经济版图上实现“携手相拥”。

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背景下,武定县紧跟步伐积极应变,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数字经济改革,成功引入AI视觉算力中心算电一体化项目落户云南武定产业园区禄金新型工业片区,拉开了“算力中心+AI全场景赋能”协同体系发展新序幕,为武定县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跨越千里“数字握手”,为何能高效落地见效?

源于营商服务提质增效,利企便民务实有为。近年来,武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多举措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全面推行“互联网+”审批机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现线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全程网办,线下一站办理。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推行导办帮办等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升项目审批质效。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局长坐诊接诉”等,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度、满意度。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事项1274项,以全方位政策支持与一流服务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高效发展。自2025年3月30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积极协调农、林、水、产业园区等多部门协同配合,靠前“贴心”服务,引办帮办代办项目建设备案、项目用地规划选址、环境评价、地质灾害调查、厂房选取租赁等方面相关手续及新能源项目申报、建设相关手续,加快推进AI视觉智算算力中心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建设。历时107天完成了合作洽谈、协议签订、公司注册、项目备案、节能审查、选址、厂房租赁装修等工作,首批算力于6月20日点亮顺利投运,预计8月15日前全部建成投产。

源于稳定充沛绿能供给,点亮互利共赢未来。武定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再开发风电装机170万千瓦,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50.4兆焦/平方米,可再开发光伏装机120万千瓦。目前武定电价0.3578元/度—0.5148元/度,同时,为了引进智算算力项目,武定县申报了“绿电+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电价优势和绿电优势明显。武定及周边有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项目,武定县辖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武定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计划2027年建成投产。近年来,武定县新能源建设成效凸显,已建成投产的三月山风电、田心光伏、万德村光伏等7个新能源项目共44.3万千瓦,全县建成、在建、待建新能源总装机104.9万千瓦,新能源产业已实现“百万”装机目标。2025年,完成了光伏、风电35个项目选址规划,装机容量168万千瓦,估算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用地选址,正在开展土地、林地、环评等前期工作。全县获得省级批复建设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10个93.5万千瓦、风电项目2个9.8万千瓦。以上新能源项目、储能项目、变电站可为项目提供安全、稳定、绿色的电力保障。

源于亲清政企“双向奔赴”,激发澎湃发展动能。杭州超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信息安全与智算领域的高新企业,截至2024年底,杭州超级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约及待签约的算力需求接近50000P,亟需投入大量的算力产业。武定县城区位优势明显,算力+算法+数据是数字经济中的新型生产要素,在武定周边地区除昆明外,其他地区还没有相关企业落地,市场需求较大、发展潜力足。杭州超级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理念与武定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不谋而合,仅27天完成考察、洽谈、招商、协议签订等工作,实现了“双向奔赴”。项目建成后,以AI视觉算力中心为核心,将产生AI算力+创新算法+海量数据,亦成为武定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的吸引力,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AI技术研发,带动芯片、传感器、云计算等相关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年净利润5000万元,实现税收收入900万元,预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个,间接带动上下游就业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