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稻浪翻滚,机械轰鸣穿梭不停。立秋以来,武定县东坡傣族乡勐果河干热河谷地带的早稻已全面成熟,进入集中抢收期。收割机、运输机等车辆在田间轮番作业,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全力以赴投入到早稻收割工作中,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与往年不同,今年田间地头除了人工收割的忙碌身影和中小型收割机的高效驰骋,多了一道独特的“空中走廊”,只见无人机精准悬停,稳稳吊起装袋稻谷,轻盈飞越曾经费时费力的河道与陡坎精准投放至运输点,几十秒就能轻松完成一袋稻谷的运送。

勐果村村名李明说:“今年雨水多,勐果河水较大,三轮车无法直接过河拉运,人工绕道去背运的话,十多分钟一个来回,两三个人这一亩地至少也得花上半天时间。现在使用无人机吊运,半分钟就是一个来回,速度相当快,也解决了我们农忙时节找不到人来帮忙的难题。”

“收割机收完无人机‘嗖’的一下运到称旁边,稻谷直接上称装上老板的货车,拿着钱就可以回家煮饭,真的是太方便了。”村民李增亮附和道。
“我们算了一下费用,无人机吊运一袋5块钱,一亩地20袋稻谷100元,十几二十分钟就吊运完,人工的话要给工钱要供饭,费用更高一点儿速度慢,还是现在的高科技方便。”所所卡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群中介绍。

今年,东坡乡种植水稻3936亩,主要种植籼米桂朝二号和粳稻,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2584.26吨。收割机和无人机同步使用不仅解决了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难题,还将稻谷收割运输时间缩短60%以上,效率远超传统人力,确保了颗粒及时归仓,为该乡粮食安全再添“压舱石”,也为下一轮耕种争取了宝贵时间,让丰收的“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

“用无人机吊运,是乡村积极探索科技兴农、智慧助农的生动实践,它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有效应对了复杂地形和劳动力变化的双重挑战。稻谷收割结束,我们也会向东坡软籽石榴、柑橘、冬早蔬菜等产业方面的农药喷洒搬运服务延伸。”90后的傣家小伙文肖明边操作无人机边说道。
无人机翱翔的身影,不仅承载着这一季沉甸甸的稻谷,也托举着该乡农业产业迈向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的未来,不断描绘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