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武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解读

日期:2021年07月25日   作者:罗鸿   来源:武定统计局    点击:[]

武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解读一

十年间武定县人口的发展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重大基本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便于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读懂普查数据,本文对《武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相关数据进行简要解读。

——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统计口径。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是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常住人口是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人口(即“户籍常住人口”),也包括无本行政区户籍但实际在住的人口(即“外来人口”)。

——从人口总量上看我县常住人口总量比2010年减少。2020年,全县总人口23.91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3.29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州第3位,占全州人口总量的9.89%。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人口流动活跃,城镇人口和乡村户籍人口因为就学、就业和择业等原因,从户籍地流出,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入集聚,使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各省区主要城市群等区域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这些区域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来,我县把就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明显,大量劳动力外出到县外、州外、省外就业。

——从人口质量上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83年提高至8.38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2.63%上升为2.64%,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全县3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3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1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22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7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总体来看,与2010年相比,全县每10万人拥有的大学、高中、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均大幅度增长,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下降,受教育重心向较高文化层次转移。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变化,反映了全县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从性别构成上看总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13万人,占总人口的50.75%;女性人口为11.77万人,占总人口的49.2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06,低于全国2.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4.1个百分点,低于全州1.45个百分点,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2下降1.06个百分点,在正常区间。

——从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县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4.48人、2000年的3.83人、2010年的3.77人,下降到2020年的2.90人。家庭户人口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加和人口流动活跃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动等。

——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均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抚养比上升。2020年全县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减少0.78万人,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0.64个百分点。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15.21万人,比2010年减少3.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5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49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7.34个、5.74个百分点。人口抚养比上升,2020我县人口抚养比(0-14周岁和65周岁及以上人口合计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为44.42%,比2010年上升7.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5.9%)平均数,仍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由于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少。

——从人口的城乡结构全县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十年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3.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6.32个百分点。总人口超过10万人的有狮山镇,在2万人至3万人之间的有高桥镇和猫街镇。人口持续向狮山镇集聚,2020年狮山镇常住人口为10.1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狮山镇常住人口增加了0.89万人,其余1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减少,狮山镇的人口吸纳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普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落实落地,10年来全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口持续向经济更为发达、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聚集的趋势更为显著。

——从家庭户住房上看。全县家庭户住房间数和面积增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2020年全县家庭户平均住房4.16间,人均住房间数1.39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增加0.81间、0.5间和12.29㎡。

——从民族人口结构上看。由于户籍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全县常住人口明显减少,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全县汉族人口11.20万人,占总人口46.8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65万人,比重下降0.3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12.70万人,占总人口的53.14%,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65万人,比重提高0.38个百分点。其中:彝族人口6.94万人,占总人口的29.0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彝族人口减少1.24万人,比重下降1.04个百分点。

十年间,我县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县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县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等。


 

 

 

 

武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解读二

2020年普查数据与2019年常规统计数据的关系

2020年《武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的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3.91万人,比2019年公布的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8.06万人减少4.15万人,主要由于普查年度人口数据是全面调查获得的,数据更加全面准确。非普查年度的人口数是根据当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而得,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反映出生和死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部分年份抽样调查漏登率较高造成推算的人口总体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经过近10年推算而来的常住人口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对年度数据以及2019年数据的准确性会造成影响。因此,不能直接用2019年原公布的总人口与2020年普查数据做比较来计算年度变化。

普查年份人口数据是全面调查获得的,数据更加全面准确,这也是世界各国为了摸清人口状况费时费力也要开展人口普查的原因所在。普查是全面调查,特别是这次人口普查全面采用了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并实时直接上报、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登记、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了全过程质量控制,普查现场登记也得到了广大普查对象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大幅降低了漏登率,普查漏登率在0.05%以内,低于国际上一般认可的3%的标准,表明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信,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非普查年度年末常住人口数采用上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年度人口抽样调查进行推算,误差率偏高。其中,尾数逢0的年份直接使用人口普查结果,尾数逢5的年份依据1%人口抽样调查(俗称“小普查”),数据相对准确;其他年份依据1‰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存在偏差。

根据国际惯例,人口普查之后会对两次普查之间的抽样推算数据进行修订,这将消除目前抽样推算的数据和人口普查获得的新数据之间的差异。

 

 

上一条:武定县信访局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暨家庭助廉——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帮扶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