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多头填报、监管“一刀切”、信用修复难等问题困扰着部分市场主体。武定县市场监管局直面痛点,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信用监管全链条优化,五大举措环环相扣,形成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监管服务闭环。
夯实数据根基,打破“信息孤岛”。监管的精准源于信息的全面。武定县将强化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作为基础性工程,大力推动各部门间数据互认共享。此举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复填报、多头报送”难题,不仅为监管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更切实为企业“减了负”,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实施精准画像,推行“智慧监管”。在信息归集的基础上,武定县大胆创新信用监管机制。依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和风险程度,为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划分为不同信用等级,并据此实施差异化的监管策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有机融合,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无事不扰”,对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利剑高悬”。这一创新使得监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抽查问题发现率大幅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前置服务关口,修复“赋能重生”。信用监管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旨在激励守法、惩处失信。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信用修复难题,武定县市场监管局变被动为主动,优化信用修复服务。监管方式从传统的“事后通知”转变为贴心的“事前提醒”,主动告知企业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及修复途径。同时,加强全流程的修复指导与服务,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修复自身信用,为其“赋能重生”创造条件,体现了监管的“温度”。
强化承诺约束,宽进“激发活力”。为提升市场准入效率,武定县加强信用承诺管理。依法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在申请办理行政许可时,广泛适用信用承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依据其书面承诺先行准予许可或办理,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一举措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实现了“宽进”与“严管”的有效衔接,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培育信用文化,营造“守信氛围”。良好的信用环境需要社会共治。武定县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信用氛围。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线下,不仅发布了通俗易懂的《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为企业提供操作层面的明确指引,还组织开展了多场信用法规专题宣讲和“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将信用理念和法律知识直接送达企业身边,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诚信守法经营。截至目前共组织专题宣讲4场次,培训经营主体230余人次。
武定县市场监管局的“五措并举”,从数据整合到机制创新,从严格监管到优化服务,再到氛围营造,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刚柔并济的信用监管体系。这一系列改革不仅提升了政府监管效能,更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