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初升渐渐照亮山谷,武定县猫街镇彝族村寨甸末村村民凤华昌家院子里,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熊熊燃烧的火焰将他们的脸映照得红彤彤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场“谈心式”上门普法活动就这样温馨而有序的进行。

“遇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一定要找我们村委会或找司法所的同志商量解决,千万不能动手啊,打了人不仅要拿钱出来医治,严重的话是要坐牢的呢”......来自县镇村的普法工作者和村法律明白人身着普法志愿服、红袖标、法治宣传绶带与村民围坐火塘边,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和彝族同胞能接受的彝语以案释法向村民讲述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反电信诈骗等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大家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鼓励大家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老乡们,我们要建设法治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楚雄州司法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长徐浩这样说道,“你们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或者遇到有什么法律问题,今晚就敞开心怀,好好的说道说道。”随后,村民们就村里的大事小情纷纷主动发言献策,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不亦乐乎,工作队一一记录了下来,真正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猫街村委会和州司法局驻村工作队通过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举措,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法治理念落到实处,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法治乡村建设的磅礴力量。

火塘是彝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彝人离不开火塘,吃在火塘边,睡在火塘边,聚谈在火塘边。“火塘普法”如一盏“明灯”,不仅点亮了少数民族群众法治意识和民族团结观念,还使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