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以“一县一美食一美物一美宿”为抓手,以“全域消费”为突破口,深挖彝族文化、武定壮鸡、野生菌、非遗彝绣、旅居武定等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构建“政策+活动+企业+产业”联动的促消费模式,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消费券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的武定生动实践。在政策精准集成、激发本地市场活力、打响区域品牌、提速季节性消费、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政策撬动,点燃消费“新引擎”。聚焦“比较优势”,把武定壮鸡和野生菌全面结合,开展为期4个月的武定壮鸡野生菌美食季促消费活动。发挥“彩云楚雄美食美宿美物消费券”的“催化剂”作用,打好“省补”“地补”“店补”政策组合拳,点燃消费新引擎。依托政府平台及主流支付渠道,针对“美食”“美物”“美宿”三大核心领域,动员县内餐饮、住宿、零售企业积极参与“彩云楚雄美食美宿美物消费券”活动,精准投放“省补”消费券。动员驻武金融机构参与美食季促消费活动,建行武定支行投入资金10万元,在餐饮、住宿、商超企业中实行持建行储蓄卡和信用卡满减优惠券活动,加大“地补”力度。凡参与壮鸡野生菌美食季促消费活动的商家,分别推出充值送、送特色菜品等各具特色的“店补”优惠活动。
——引爆活动,营造消费“热场景”。开展“走出去”引客,每年积极组织到省属高校、昆明等地开展推介活动,2025年“7·5昆明推介”,在昆明长水机场组织开展彝族刺绣、歌舞展演展示,宣传推介50余种武定农特产品,吸引到昆游客到武定旅游消费,活动当天共发放武定农特试吃产品2000余份。在昆明市繁华地段南屏街开展地方特色美食农特产品推介活动,组织36户商家在人流密集区搭建以彝族歌舞表演、壮鸡野生菌美食、武定农特产品等为主的展销沉浸式体验场景,把武定美食、消费券抵扣等元素打造成引爆点。活动当天带动参展企业销售超80万元,活动区域人流量同比增长20%以上,现场发放“三美”消费券宣传资料500余份、商家自带宣传资料2000余份。不仅展示了特色,还实现了“券随景走、消费随动”,通过消费券将“心动”转化为“行动”。“请进来”留客。组织100余户县内企业参与“武定壮鸡野生菌美食季”促消费活动。活动期间定向发放折扣消费券,设置“商家到店满减”等互动玩法,延长消费链条,提升游客驻留时间和消费深度。武定县餐饮龙头企业武定县原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仅7月5日当天接待食客超600桌。
——企业促动,提升消费“供给力”。商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到企业开展免费上门政策宣传和服务,让更多企业参与促消费优惠活动。降低企业参与门槛,简化商户报名核销流程,对小微企业、合作社、个体经营者提供“免平台费、低技术门槛”的接入方案,确保特色小店、农家乐、精品民宿广泛受益,使市场主体“应纳尽纳”,确保消费者支付时“立减立享”,商户资金“快速到账”,提升双方体验和参与意愿。促消费活动的开展有效带动了参与企业的营业额增长,2025年以来,武定县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户,预计下半年还将达限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居全州前列。
——融合带动,打造消费“产业链”。锚定“一县一业”核心特色和消费热点,精准设计差异化、场景化的消费券种,确保资金聚集发力,打通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以“武定壮鸡野生菌美食”为主的美食品牌及“餐桌”经济,带动武定壮鸡、林下菌、文化旅居、彝绣产业融合发展。“吃菌子、喝鸡汤、买彝绣、住民宿”的一站式体验消费模式逐渐成熟,武定壮鸡、食用菌等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旅居武定成为新的消费品牌,促消费与强产业紧密结合,推动特色产品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供需双侧良性循环。2025年上半年,全县壮鸡出栏142.91万羽,彝绣产业产值约2000万元,全县接待国内游客约170万人次。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3个,在5个乡镇包山促繁松茸、干巴菌和牛肝菌等1.15万亩。
从“单兵突进”到“全域联动”,武定县以系统思维破解县域消费市场碎片化难题,实现政企间的“双向奔赴”、业态间的“化学反应”、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丰富消费新体验、满足消费新需求,助力消费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