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插甸镇,平安法治建设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可感可及的具体行动。无论是化解邻里纠纷、纾解民生急难,还是维护劳动权益,插甸镇平安法治办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尺,以专业能力和为民情怀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精准响应,守护民生“安全线”。群众的每一次诉求,都是平安法治工作的发力点。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坚持首接负责、快速响应、闭环处置,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一件件诉求的解决,一次次隐患的消除,都诠释着“平安在身边,法治有温度”的生动实践。

直面安全隐患,联动处置除风险。接到村民反映屋后供水池雨季溢水导致房屋渗水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他们迅速联系供水管理方,在线分析研判异常降雨和供水管理的综合影响,远程指导其立即调小进水阀门,从源头控制溢流风险,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次日回访确认渗水缓解后,工作人员不忘叮嘱:“雨季期间我们将持续关注,后续若有问题请随时联系。”这一快速有效的联动处置,将潜在的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严守政策底线,柔性帮扶显关怀。面对家长为孩子申请低保未果的焦虑,工作人员在严谨核查其家庭资产确不符合低保政策后,并未止步于“政策告知”。他们敏锐捕捉到患儿医疗负担沉重的核心痛点,主动跨部门协调民政机构,加急为其办理医疗救助。短短数日,6000元救助金便发放到位,有效缓解了家庭的燃眉之急,体现了政策执行的刚性与帮扶的柔性。

厘清维权路径,依法导航破困境。对于农民工反映的历时较长的欠薪问题,工作人员在深入核查确认涉事项目未在当地备案、行政协调渠道受限的客观情况后,没有简单答复“无法处理”。他们化身“法律顾问”,精准指导其收集整理欠条等关键证据,详细告知通过司法诉讼维权的可行路径和注意事项,并积极对接法律援助资源,为陷入迷茫的劳动者点亮了依法维权的希望之灯。
固本强基,构建治理“新格局”。这些具体案例的背后,是插甸镇平安法治办不断深化治理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的系统性努力。我们着力构建:“一站式”响应平台:整合线上平台、实体窗口等多渠道诉求入口,实行“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全流程管理,确保群众诉求“进得来、分得准、办得好”;“联动式”协同机制:强化与供水、供电、民政、人社、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常态化协作,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补的工作格局。对复杂问题、跨领域诉求,快速启动联动响应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解决效率;“专业化”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法规、沟通技巧、应急处突等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引入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参与复杂矛盾调处,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服务。“源头化”预防体系:定期分析研判群众诉求数据,精准识别季节性风险、政策执行难点、群体性矛盾隐患。通过发布预警提示、开展普法宣传、优化政策服务、加强前端排查等措施,推动治理关口前移,努力实现“未诉先办”。
初心如磐,擦亮平安“金名片”。平安是民心所向,法治是发展之基。插甸镇平安法治办全体工作人员深知肩头重任,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首位,用心倾听诉求,用情化解矛盾,用力解决问题,让每一位群众在每一起诉求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以法治为遵循的行动准则: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确保每一项处置、每一次协调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注重法理情相统一;以实效为根本的价值追求:聚焦问题解决、风险化解、群众满意,把工作成效体现在矛盾消除在基层、隐患解决在萌芽、权益维护在实处。 未来,插甸镇平安法治办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响应速度和服务精度,努力打造响应更快捷、处置更高效、群众更满意的平安法治服务品牌,为插甸镇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平安法治,你我共建共享。
线上平台:“数治插甸”微信公众号 → “网上信访/人民调解”
现场服务:插甸街街口插甸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日 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