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来,万德镇团碑村种植的50余亩林下赤松茸迎来采摘销售“黄金期”。茂密的松林中,一朵朵、一簇簇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从松针覆盖下的泥土里冒出头来,白色菌杆顶起圆润饱满的酒红色菌盖,像一朵朵圆鼓鼓的小伞,长势十分喜人。

“采摘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连根拔,先轻轻转动再向上拔起……”提供技术指导的武定裕茸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孟芩一边交代采摘注意事项,一边轻轻扭动赤松茸的根部做着示范。20余名工人手提篮筐穿梭其中,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成品鲜菇色泽艳丽、食味清香、营养丰富,享有“素中之荤”“菌中之王”的美誉。“赤松茸的最佳生长温度是8—20℃,这里非常适合,松林挡大风又通风,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旺盛;而树林中的散射光,可以很好地满足赤松茸对光的需求;加之林下环境比较稳定,略微潮湿,长出来的菌菇品质就非常好。像这种,搭配点酱油和芥末就可以直接生吃,味道很鲜美。”李孟芩笑着介绍道。

“我们6月中旬开始种植,没想到短短2个月就出菇了,这已经是我们采收的第4茬了,估计可以采到11月底。今年雨水充足,昨天刚采过,今天又冒出来一批,平均每天可采鲜菇1000公斤。”团碑村党总支书记张蔓华激动地说:“一亩林地一季大概能采摘2000公斤鲜菇,按照目前8至10元/公斤的收购价,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00余万元。

林下赤松茸从种植、管护到采收都需要大量用工,基地平均每天可以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就业15余人次,累计覆盖20余个村民小组300余人,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60余人。通过“家门口”务工,人均月工资可达2500元,年均增收1万余元,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今年44岁的黄彪是基地的管理员,家住团碑寨子村,他告诉笔者:“从年初试种羊肚菌到现在采收赤松茸,我一直在这儿做活路,还去县上参加了林下菌种植技术培训,这一年下来,在这务工少说也能挣个几万块钱,还就近照顾了家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团碑村探索的企业+村合作社+村委会+农村CEO+激励约束办法‘4+1’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林下菌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万德镇人民政府镇长李晓龙表示。“目前,我们引进安宁惠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又种下了50亩羊肚菌,将通过林下多元化种植,实现林下生‘金’,绿富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