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1月中旬开始,武定县东坡傣族乡白马口红坪村的500亩集体经济产业——无核沃柑开始进人盛产期,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株株果树。谈起2022年的收成,57岁的村民李建忠脸上堆满了笑容,“今年的沃柑结得可以,我们这里晚上气温低、白天气温高,果子就更甜了,绝对卖得起价钱。”

曾经的红坪村因“外出打工忙、家中田地荒;夜晚听狗叫,老人身影单”而闻名远近,不仅交通不便而且没有主导产业,全村人就靠守着门前的几亩旱地,年复一年的高粱、玫瑰茄循环,雨水多点收入就多点,是东坡乡较为典型的脱贫攻坚重点村。近些年越来越干旱,收入十分有限,生活越来越困难,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整个村紧邻金沙江的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却了无生机,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步伐。如何利用红坪村独特的金沙江低热河谷昼夜温差大、闲置土地资源多、土地流转等优势发展好致富产业,让空壳村焕发生机和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成为乡党委政府关注的头等事,也是红坪村群众翘首以盼的揪心事。


2019年,白马口村委会对村集体经济做了规划,开始在红坪种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的无核沃柑。最初沃柑树由所在地的农户自行管理。看着地里种满了苗子,李建忠打心眼儿里高兴。但村民没有管护果树经验,沃柑树开始长得并不好,李建忠他们也只能干着急。为解决这一困境,东坡乡党委政府通过引进武定县耘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返租村民的沃柑果地,进行集中统一管护和经营,仅一年多时间,沃柑产业“起死回生”。李建忠家里有5亩地流转了出去,专业企业还安排了他在基地务工,每天90元的工钱,一年下来仅务工收入也能挣近3万元。收入增加了,李建忠整修了房子,添置了电器,昔日的贫困生活已悄然远去。

“这些沃柑不光要卖到城里,还要‘飞’到天上去。2022年春节,来红坪玩耍的几个外省朋友,返回时不带别的,就要带几个沃柑坐飞机回家给家人品尝。这几年村里还修了进村水泥路和硬化了村间巷道。道路两旁,狭小简易的土石房变成了宽敬明亮的新砖房,撂荒的土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果林。现在我们是家家户户有果树,家家门前通公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李建忠笑着说。

小小的果子不仅成了李建忠的致富“黄金果”,更是全村的致富“黄金果”,从2021年开始,全村村民都纳入了集体经济年终分红,除去土地流转金和劳务报酬之外,大家又多了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