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武定高桥镇:特色产业遍地开 乡村振兴底色靓

日期:2022年06月27日   作者:周小琳   来源:高桥镇    点击:[]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武定县高桥镇围绕党建促乡村振兴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引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发展中来,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断挖掘新兴特色产业,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描绘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蓝图。

精准布局“2+2+N”产业

高桥镇按照“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彰显特色、特色致富群众”的工作思路,坚定目标、压实责任,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以循环农业为起点,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精准布局并积极探索“2+2+n”产业发展模式。即发展“2”个示范带动产业,将高原蔬菜、种桑养蚕打造成为高桥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探索“2”个新兴产业,大力引进茭白、脆柿种植;对已有的“N”个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加产业“造血”功能。以“万亩绿菜万亩栗、万亩荷塘万亩茭、万亩蚕桑万亩烟、万羽雄鸡万棵柿”为发展目标,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业”产业发展规划,培强支柱、扶持新兴、壮大龙头企业,发挥沪滇协作辐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村村都有特色产业。

“高原蔬菜”鼓起“钱袋子”

“上个月刚刚销售了1500多吨蔬菜,现在雨水充足,产量增高,今年又是好收成。”高桥镇勒外村委会高原特色蔬菜基地负责人李学跃介绍。该镇以沪滇协作为契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利益联结模式,在勒外村委会流转2000余亩土地,建成高原特色蔬菜基地,开展订单种植,实行种植、管理、销售一体化经营。蔬菜品种有菜心、芥蓝、荷兰豆、生菜、娃娃菜等,为东南亚国家以及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提供保供蔬菜。今年,蔬菜基地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4000余亩,实现年生产生态蔬菜18000吨、年经济效益13200万。

“基地长年要工的,我们一边打工,一边还能管管家里面,务工加地租,收入也很可观的哩。”山海相牵,沪滇相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蔬菜种植,带动了全镇11个自然村1200余户7300余人直接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动力856人,务工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每年实现土地流转租金收入264万元,实现群众年增收1651万元,户均年增收5283元。以前的“撂荒地”变成现在的“聚宝盆”,蔬菜种植让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让乡村振兴之路大有可期。

“鲜嫩茭白”铺就“致富路”

高桥镇海子村近年来一直以种植青豌豆、莲藕为主。今年开春,镇党委政府扩大思路,在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适时引导农户扩种茭白。目前,茭白长势较好。“地租一亩800元,我家流转了5亩土地,栽种茭白务工一天95元,一胚25天,一年三胚,后期砍茭白又可以去务工,单单栽种茭白苗收入就有11000元。”高桥镇海子村村民张述志笑眯眯地算了一笔账。

近年来,高桥镇紧紧围绕“兴特色、重产业、打品牌、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引进新兴产业茭白种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海子、唐家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茭白,带动当地59户农户增收,吸收90多名群众在基地务工。“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扩大茭白种植面积,有愿意跟着种的村民,我们都可以提供茭白苗和技术指导,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向群众回购成熟茭白,确保群众种得下去,卖得出去,带着群众一起致富。”茭白基地负责人陈朝华介绍。茭白种植既盘活了撂荒土地、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

“同心小藕”搭建“连心桥”

高桥镇打造以政府牵头统筹,合作社为基础,农户为保障的“企业带动、支部引领、群众参股”的发展模式,在唐家、西菊拉村委会租用土地80.33亩发展莲藕种植业,有260户脱贫户和2户群众入股。

“以前没种过,感觉很新鲜,有点怕栽不好,没想到政府组织技术员来一对一指导我们,还请电商来帮我们卖。”种植户曹银珍说,莲藕种下后自己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还能看莲花,这样的幸福真是双倍的。

高桥镇用一支莲藕做大了一项产业,也成就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村子。100多名农户务工,村集体经济突破了5万多元,平均每户可分红1498元,当地农户通过入股 分红、就近务工,通过合作社搭建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等方式,日子越过越红火。

“红颜草莓”种出“新希望”

高桥镇立足花桥村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以花桥永兆草莓基地为中心,向周边村组辐射,种植草莓90.2亩,带动20户140人,实现产值212多万元。“我们这边的草莓主要有5个品种,分别是妙香7号、章姬、月新、红玉、雪兔,都是以传统大棚方式栽培,由于我们每家种植的草莓不一样,品种多,口感也不一样,游客采摘就有更多的选择,每到草莓季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平时每公斤价格在30元左右,过年时候可以卖到50元一公斤,今年我家3亩草莓产值7万元左右,很满足了。”花乔村草莓种植户罗红介绍到。同时,该镇还不断创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改变群众传统生产方式,倾力打造以草莓产业为主导的集草莓种植、采摘为一体的特色草莓村,带动花桥群众稳步增收,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

“种桑养蚕”编织“幸福网”

高桥镇依托上片地域辽阔、气候温凉、日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在 己梯、尼嘎古、石腊它等村种植桑树500余亩,修建三座蚕房和一座育蚕室,覆盖脱贫户500余户。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发动镇级技术人员带领大家从新栽矮化良种桑树入手,在解决蚕种成活率上下功夫,攻克了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毒感染等问题,养蚕、取卵、收茧、孵化等工序逐渐标准化。目前己梯村桑树面积已达195亩,2021年蚕茧产量达3万公斤,产值达11万元。“我们还与公司签订保底协议,按照市场价保底收购蚕茧,确保群众卖得出,最大程度降低了群众养殖蚕桑的门槛和风险,保障了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己梯村党总支书记张志辉介绍。不断成熟的产业模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打造出了一条富有高桥特色的蚕桑丝绸产业链,并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群众脱贫致富开拓新路子,给农民带来大实惠。

“黑皮鸡枞”撑开“致富伞”

勒外村委会车米典村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培育食用菌产业。高桥镇立足该村实际,引进武定希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流转撂荒土地50余亩种植羊肚菌、黑皮鸡枞等食用菌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黑皮鸡枞从4月初就开始陆续采收,主要是以鲜菌售卖,由于卖相好且价格实惠,供不应求,每公斤可卖到60元左右,采收期约5个月。每棚产菌能达1000公斤,预计3个大棚的黑皮鸡枞产值能达到18万元左右,每年采收完羊肚菌,便可接着采收黑皮鸡枞。

“我们农田租给老板,老板种菌请我们务工,田租是我们的,每天还有80元的工钱,忙的时候我们村30多个人来这里,每个人干的都不一样,采菇、翻土、削根,比我们自己种田轻松很多了,挣得也可以。”村民李红梅长期在这里务工,说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她很满足。

种植食用菌,不仅利用撂荒了土地,盘活了沉睡资源,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拓宽了又一渠道。

乡村振兴靓丽底色已然绘就

如今,高桥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支撑更加明显,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逐成体系、日益壮大,“抱团”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蜕变。粮烟产值稳中有升,全镇全年种植粮食作物56502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8273吨。种植蔬菜20247亩、蚕桑1600亩。收购烟叶140万公斤,实现产值4097.8万元。畜牧业、种植业稳步发展,海子、树沟生猪扶贫工厂全面投入使用,第一批共出栏生猪6000头,实现红利60万元。江西正邦集团落地老滔村委会赊甸小村,投资3.2亿元楚区仔猪繁殖基地开工建设。续断、白芨、三七、天麻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已达8500余亩。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08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6576元,增长13%;实现集体经济收益230余万元。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高桥镇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是群众富足的自信和底气。从“零零散散”到“聚点成片”,高桥正抒写着农业稳产稳增、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乡村振兴幸福光景。

上一条:“五到位”深入学习贯彻州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条: 高桥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