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在东坡乡东甸村“旱改水”项目点,农民们正忙着在平整好的田地里整田、放水、起秧,抢抓时令,插下了改造后的第一拨水稻秧苗,一排排连片整齐的现代化农田被逐渐披上“绿装”,让原本满是黄泥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看着一块块水田上呈现出整齐的水稻苗,参与了“旱改水”项目的李大哥开心的介绍道, “以前我们这块地方都是旱地,地里石头又多,雨季涝,旱季干,群众一年种下来也没有多少收成。就拿他家来说,全家4口人,由于孩子常年在外务工,仅有两个劳动力,只能是能种多少种多少,家里大部分土地都处于丢荒的状态。现在实施了 “旱改水”项目,由政府引进企业统一进行栽种,我们在解放双手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流转租金和就近务工收入,对我们这些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来说真的是太好了。”



“旱改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通过水、田、路综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保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对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业布局、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保护耕地和占补平衡压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期,为了让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实施“旱改水”工作,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了专题会,对如何高效稳妥推进此项工作作了详细安排部署。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到村入户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测量每家每户土地亩数等形式,得到了群众的支持,相继签下了协议。据悉,此次提质改造总面积为118.1715亩,规划建设了沟渠、涵洞、跌水坎等工程内容,受益群众达 132户467人。改造后土地权属为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由政府统一发包给楚雄州川江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优质水稻种植,公司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付租金给群众。
“现在土地租给公司进行耕种,我们平时到基地上帮忙插秧、除草、施肥,每天还可以挣到到100块钱呢!”东甸村委会必丰甸村村民杨宗莲高兴地说。

同样,在去年已经完成“旱改水”的达卧村委会以都都村和罗务卡村项目地,种植大户承包商李世明培育的30亩旱秧苗和15亩水秧苗已经长出了绿芽,待秧苗再长高一点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移栽。

东甸村“旱改水”项目只是东坡乡推进耕地提质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坡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粮食生产安全指示精神,积极向上争取耕地占补平衡、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对田、地、水进行综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乡已竣工“旱改水”项目面积700余亩,辐射带动农户400余户。下一步,东坡乡将继续履行好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积极探索“稻+N”模式,做好乡村振兴文章,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值,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让“旱改水”项目真正改出群众幸福生活“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