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于2023年7月13至19日到武定县高桥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第一站图斑核实举证
7月14日,队员们在马鞍村、庄良村、海子村、勒外村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协助高桥镇开展图斑举证工作,成员们通过现场观察、实地调查、访谈村民等方式,确定图斑已耕种面积、了解图斑未种植部分、未种植的原因、功能用途等,针对需要整改图斑,进行登记,并将成果提交至各村工作队,工作队将在此成果基础上,联系相应农户进行协调,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第二站乡村规划知情调查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在高桥期间,队员们前往高桥村开展乡村规划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形式了解当地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乡村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在勒外村七棵树小组,当地村民利用废弃轮胎设计的盆栽鲜花装点道路,将闲置农耕器具装饰房屋外墙,与此同时,还将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宣传、知识科普等融于墙体彩绘,在美化乡村道路和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城乡规划与乡村特色真正地融合起来,达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三站普通话推广调研访谈
服务队在高桥村、勒外村和海子村,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针对青少年、青壮年农民、基层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开展调研调查,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
第四站农用无人机宣讲及模拟机体验
7月15日,队员们来到勒外村大鱼塘村小组,利用城乡规划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专业特色,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以天地为课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无人机宣讲和模拟机体验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血液。
第五站推普小课堂
7月17日,队员们来到海子村白泥坡小学,在“典耀中华”诵读环节中,队员们与同学们一起诵读经典古诗词,纠正同学们咬字发音的同时,以诗情滋养心灵,传承中华民族的悠悠文脉。“翰墨飘香”毛笔字教学环节,队员们手把手帮助同学们掌握书写的握笔要领和正确坐姿等,让同学们在一撇一捺中感受书法之美,在书写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在“帽”美如画环节,同学们变身乡村小画家,在草帽上用颜料绘制心中最美的图画。

第六站文艺下乡
17日晚,队员们在岩子头村篮球场放映红色电影,与村民一道打跳联欢,共同唱响乡村振兴幸福曲,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最后,整场活动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第七站为爱定格 送福到家
在岩子头村,队员们为村民们拍摄全家福,记录下他们的美好瞬间。在了解到村里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到镇上拍照有困难的实际,队员们专门上门为老人拍摄证件照。“同学们的到来给村里增添了活力,为乡亲们提供了便利,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回到乡村、建设乡村。”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饶敏波说道。为了让推普工作走进家家户户,队员们还开展了“福历到家”活动,将自己制作的推广普通话宣传日历海报,送到村民家中。

第八站耕地保护宣传
队员们利用周二的集市时间,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邀请村民参与问卷调查,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普及耕地保护相关知识,提高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第九站产业园参观学习
7月19日,队员们到高桥镇高原特色蔬菜产业园开展“践行红色助农,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团日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激励团队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表示,振兴乡村非一日之功,大家将从自身做起,脚踏实地,深入群众,勇于实践,学以致用,将自身成长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将学习书本知识与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了解国情与增进民情结合起来,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唱响一曲激越雄壮的青春之歌。
最后,镇党委副书记木朝明对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所有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高度认可,并希望大家:一是珍惜当下,做一个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三是增强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四是诚挚邀请明年再来高桥,为建设幸福高桥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