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是终点,奔向更富裕幸福的生活才是目标。从一贫如洗,家里基本没啥收入的典型贫困户,变成了如今年收入10多万元的小康家庭,东坡乡水口村委会水口村的村民李建强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辛勤劳动,积极发展养牛业摆脱了贫困,用勤劳的双手让生活“犇”了起来。

每天早晨,李建强都会准时出现在牛圈里,为养殖的20多头牛添加草料、打扫圈舍,这些牛是李建强的“宝贝疙瘩”,是他摘掉“穷帽子”的秘诀。据了解得知,七八年前李建强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全村典型的贫困家庭,养牛之前,他一家五口人全靠种田地为生,土地虽多,但种植结构单一,产出微薄。在两个娃娃上学之后,家里的经济越发紧张和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李建强重拾信心,一边在附近找零工做补贴家用,一边在寻找其他赚钱的路径。一次偶然机会,李建强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贫困劳动力养殖技术培训接触到了养牛知识,想到村里大部分群众都种玉米和小麦,有大量剩余秸秆可以用来喂牛,而且还不要钱,这让他发现了商机。经过多方了解,发现周边肉牛的市场需求量大,养牛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在仔细分析、综合研判的情况下,决定在家发展养牛产业。

隔行如隔山,每个人的创业都是艰难的。2017年,李建强准备用多年的积蓄开始他的肉牛养殖之路,本想依靠养牛来致富的他,却遇到了诸多困难:没技术,养的牛出现病死,见不到收入;没资金扶持,高价购买的2头能繁母牛没有圈舍养,只能寄养在邻居家。就在李建强一筹莫展的时候,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他带来了福音,水口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主动帮他联系农技专家,从头传授养牛技术,推荐他参加县、乡举办的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并介绍他到附近肉牛养殖大户基地免费学习肉牛养殖技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工作队协助金融机构为他申请到小额贷款5万元,帮助解决当下困难。这些好政策极大激发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心,他决定了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边养殖边学习相关知识。说干就干,李建强刚开始养殖3头小牛,经历了7年多的辛苦经营,他现在养殖规模达到了20多头,年利润已达10余万元。去年,在武定县委“牛七条”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李建强申请了“金牛贷”,对圈舍作了改造,种植80多亩玉米、小麦等青贮饲料,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购买瘦牛并催肥的方式每头牛赚取3000到5000元的利润,年销售肉牛达20余头。靠国家的政策和自身的努力,他还清所有欠款,走上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成为了村里响当当的“牛人”。

饮水不忘思源,学到养牛技术后,李建强还向周围脱贫户传授养殖经验,鼓励大家一起搞养殖,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他很热心助人,而且他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我们现在跟他免费学习技术,以后也要搞自己的肉牛养殖,通过努力让自己富起来。”村民普建忠兴奋的说道。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水口村现有养牛户57户,存栏数达267头,年出栏100余头,实现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据了解,水口村村民一直有饲养牛羊的习惯,但由于资金、养殖技术的制约,村民的养殖规模一般都不大。近年来,东坡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牧业增产、农户增收”的目标,积极鼓励农户发展牛养殖产业,提出了走养牛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小规模、大群体的草食动物发展之路,通过扶持大户、评选示范户、村两委带头养殖等方式,不断带动群众参与养牛的积极性,实现量地扩张。截至目前,全乡肉牛养殖规模达2996头,共发放金牛贷69户522万元,发放小额信贷76户379.48万元,肉牛养殖成为了东坡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