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猫街镇,天微亮,田间已响起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随着最后一株烟苗稳稳植入黑膜覆盖的田垄,历时15天,全镇15015亩烤烟移栽工作于5月10日圆满收官。
种植大户李文富的49.6亩烟田里,覆膜机穿梭往返覆膜,精准笔直的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名烟农手持移栽工具,紧跟机械步伐,利落地在膜上打孔、栽苗、浇水。“这覆膜机效率真高,不仅覆膜又快又平整,还能同时起垄,省了不少人力!”李文富蹲下身仔细查看新栽烟苗的间距,笑着对技术员竖起大拇指,“多亏你们推广的机械化种植,现在一天能完成十多亩移栽,比往年快了近两倍!”

如此高效的移栽成果,得益于猫街镇周密的前期筹备。“为保障15015亩烤烟生产,我们打出‘全链条保障组合拳’。”镇分管领导介绍,“提前3个月完成12个村委会土地流转协调,调配6台大型农机投入作业;组织12名技术员成立‘田间课堂’,开展12场次户长会议进行膜下移栽、病虫害防治等专题培训,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

烟叶站站长罗永生展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显著成效:“我们将全镇科学划分为9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生产技术员,严格落实'七个精准'工作措施,对烤烟生产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控,从育苗质量把控到移栽密度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要求。”数据显示,得益于这种精细化管理,今年全镇烟苗成活率高达98%,为后续烟叶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猫街镇推行的植保托管服务模式,更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运用智能监测设备,结合科学用药、精准防控,不仅降低了30%的生产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烟叶品质。”罗永生介绍,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全镇25%的烟田。

如今,15015亩烟田实现100%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覆盖,机械化作业率提升至75%。猫街镇正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烟田为依托,将烤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猫街镇将烤烟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烟区布局、强化技术指导,这片“金叶”产业正不断提质增效,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