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德镇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建章立制上下真功夫、宣传引导上创新举措、典型选树上做出亮点、群众自治上激发活力,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走进团碑村委会能木窝村,精心打造的文化墙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德文化、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作品,生动形象地向村民传递着文明理念。朗朗上口的宣传语、真实生动的故事,吸引村民们驻足观看,让移风易俗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以前村里办喜事,大操大办不说,还互相攀比,浪费特别严重。现在好了,村里倡导喜事新办,大家都轻松多了。”3月份刚给女儿办完喜事的村民李兴学说,他原本打算为女儿好好的“大办”一场,但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劝说下,他改变了主意,选择为女儿办一场简单热闹而温馨的婚礼。“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不铺张浪费,亲戚朋友都说很新颖、很不错,挺好的。”李兴学笑着说。为了改变这种互相攀比的风气,能木窝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从婚礼的规模、酒席的标准,到彩礼的数额,都有明确的规定。在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村民们逐渐转变观念,喜事办得既简单又温馨,不再盲目攀比。

除了喜事新办,能木窝村在丧事简办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过去,办一场丧事,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丧葬事宜由红白理事会协助家属办理,流程变得简洁明了,也不再大摆宴席,而是更加注重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能木窝村民小组长王智亮说。
薄丧重要,厚养更重要。为了解决高龄、空巢老人用餐难问题,让孝德文化深入人心,团碑村党总支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村党总支+农家乐+幸福食堂”的运营模式,让能木窝村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食”光。

移风易俗,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行为习惯,更要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能木窝村常态化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婆媳”等先进人物选树活动,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村里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民风村风。
与此同时,能木窝村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召开户长会、“板凳会”、入户走访、集中宣传等形式,积极引导村民成为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把抵制高价彩礼、拒绝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纳入“村规民约”管理范畴,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讲堂等基层自治组织。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全面提升村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让群众真正成为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抵制不良陋习,为建设文明乡风贡献力量。

通过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能木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摒弃,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幅和谐、文明、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在能木窝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