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云南武定发窝乡:欢歌笑语庆佳节 民族团结谱新篇

日期:2025年07月01日   作者:杨杰 毕文茸 李小明   来源:武定县发窝乡    点击:[]

日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以节为媒,成功举办发窝乡第十五届“六月六”民族体育文化节,以多彩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凝聚民族向心力。拦门酒、文艺演出、跌脚晚会、斗牛、非遗大赛等十几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吸引来自乡内外的上千名游客到发窝共庆佳节。

民族特色传统拦门酒

“阿索哩罗,直达多!”“苗家的好酒,敬给朋友喝,好酒!”一首首传统迎客酒歌飘荡在发窝的街头,热情好客的发窝人民用香甜米酒和深情酒歌传递对远方客人的欢迎与尊重,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过三道拦门酒,感受发窝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

来自昆明的张女士在体验了彝族传统高山流水后表示:“去年我的朋友来发窝过了六月六后,回去就给我强烈安利发窝,说这里景美歌美酒更美。今年我们就邀约一起下来过节,果然很有意思,我们既体验了民族传统文化,也感受到了发窝人民的热情,明年我还要带家人一起来过节。”

盛大的开幕式与文艺表演

上午,随着山品村的《欢乐跌脚舞》拉开了六月六开幕式的序幕,“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来自乍基村委会的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86人组成的合唱团激情澎湃的演唱将演出推向了高潮。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绚丽的舞美,全乡各族同胞们将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载歌载舞,为游客们呈现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视觉盛宴。

“民族是我们乡更是我们村的特点,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乍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群众自发组织排练《爱我中华》这首歌,就是想表达我们感恩感谢之情。”乍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张云永说到。

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竞技

斗牛、斗羊、斗鸡、射弩、篮球赛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一直深受发窝群众喜爱,每次活动都能吸引众多参赛者,为大家奉上一场又一场的精彩比赛,充分展现了发窝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游客们也可参与到其中来,亲身感受民族体育的魅力与乐趣。

近年来,发窝乡通过举行多种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为全乡各族群众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与团结,有效增强全乡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发窝乡“六月六”民族体育文化节多次获得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民族非遗展示与体验

在民族酒歌大赛的舞台上,一曲曲悠扬的酒歌在发窝乡上空回荡,一曲曲酒歌,或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或传递着生活的美好愿景,或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

回廊里,“指尖上的非遗”刺绣大赛火热进行,绣娘们穿针引线、巧手翻花,用灵巧的双手将丝线化作“桃心花”精美的图案,一幅幅刺绣作品栩栩如生,充分展现她们精湛的技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发窝乡始终致力于推动非遗发展,投入资金30余万元成立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学光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彝族服饰工作室和发窝苗绣技艺传承交流中心,旨在让非遗扎根乡村、融入生活,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篝火跌脚狂欢

随着夜幕降临,人们汇集在民族文化广场点燃篝火,熊熊火焰照亮夜空,点燃人们的热情。大家手拉手围在篝火旁,跳起欢快的彝家跌脚舞,大家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跺脚、转身、舞动,尽情狂欢,现场一片欢歌笑语。

立足新阶段,发窝乡将持续以民族文化节庆为纽带,融合传统底蕴与产业特色,创新打造本土旅游节庆IP。借活动聚人气、以人气促振兴,开辟农民致富多元路径,培育乡村振兴可持续动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愿景,让“魅力彝乡、生态发窝”的文化名片熠熠生辉。

上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定发窝“六月六”:多彩民俗文化活动“嗨”不停
下一条:筑牢信仰根基 淬炼清廉本色--白路镇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