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万德镇:林下胡蜂养殖“钱”景好

日期:2025年07月07日   作者:   来源:武定县万德镇    点击:[]

“胡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被它蛰了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会引发过敏反应甚至中毒,所以靠近或是采割,都必须全副武装。”“为了防止村民误入,这片林地我们都拉了警示线,挂了警示牌。”走进万德镇自乌村委会下拖立村的胡蜂养殖基地,张照兴边穿防护服边介绍道。

胡蜂,又名马蜂、黄蜂,俗称“葫芦包”。因其蜂蛹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维生素,烹饪后风味香酥脆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此外,成年的胡蜂还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也是蜂农的重要收入之一。

下拖立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常年光照充足,林下资源丰富,是培育和发展胡蜂产业的天然“温床”。当地苗族群众酷爱找蜂、养蜂,张照兴的父亲张文泽是该村小有名气的养蜂人,年轻时就开始接触胡蜂养殖,经过几年的摸索,掌握了一套胡蜂养殖技术。2023年,张文泽将胡蜂养殖从家里搬进了深山老林,首次获利后更加坚定了他养殖胡峰的信心。他开始教授张照兴养蜂技术,并鼓励儿子到楚雄、武定等地学习科学养殖技术,经过不断地总结摸索和创新,他们的养殖技术渐渐成熟,养蜂规模也逐渐扩大,蜂包由去年的30个扩大到如今的80多个。父子俩养殖的胡蜂品质优良,蜂蛹洁白饱满、软嫩鲜美,赢得了稳定的客源,蜂蛹还没成熟就被顾客提前预定,完全不愁销路。

据悉,胡蜂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具备养殖成本低、周期短、收益高的显著优势。养殖周期通常为7至8个月,每年3月是最佳孵育期,幼蜂主要以蜂蜜水、蚂蚱、清水为食。圈养2个月后,蜂房会被移至植被丰茂的山林进行散养,经过2个多月自然育成即可销售。散养期间,胡蜂以森林和农田害虫为主要食物,在有效遏制森林病虫害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每年6月底就可以陆陆续续的割蜂包卖蜂蛹了,一个蜂包可以割4次,每个蜂包能采蜂蛹5至8公斤不等,平均市场价为130元一公斤,一个蜂包最低可以卖到800元,蜂王和蜂群有市场需求时也进行售卖,扣除饲养成本,今年估计能有近4万元的收入。”算着这笔经济账,张照兴脸上乐开了花。

看到张照兴胡蜂养殖收益可观,附近的村民慕名而来向他讨教胡蜂养殖技术。在他的带动下,今年上拖立村的张绍祥户也养了30个蜂包。张照兴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学习掌握养殖技术,通过发展胡蜂养殖发家致富。

“下步,我镇将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气候优势,积极推行‘林业+养殖’特色生态产业新模式,让更多辖区群众看到林下胡蜂养殖的广阔‘钱’景,让闲置‘青山’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万德镇人民政府镇长李晓龙表示。

上一条:狮山镇红土田社区党总支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活动
下一条:不忘初心跟党走 砥砺奋进树先锋——汤郎村党总支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主题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