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中,武定县东坡傣族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整合资源、健全机制、聚合功能、提升服务,于2025年6月底调整升级东坡傣族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搭建起诉求集中受理、矛盾协同调处、服务多元精细的“一站式”平台,助力基层治理蝶变升级。

聚焦“一站式”建设,打造解纷“新阵地”。一是功能设置齐全。东坡傣族乡综治中心选址在乡人民政府大门左侧一楼大厅,科学划分“综合受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分流交办、纠纷调解、警示教育、心理疏导”七大功能区,提供综治维稳、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民族团结、群众诉求等“一站式”服务。二是制度建设规范。出台《东坡傣族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工作制度》,制定《东坡傣族综治中心工作流程图》,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三是实体运行可行。创新构建“1+4+N”工作模式,由综治中心统筹,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基层党建办4部门人员常驻,党群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自然资源所等多部门按需入驻,坚持矛盾纠纷“日收集、周研判、月总结”,常态化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聚焦“网格化”管理,织密治理“新防线”。一是优化网格划分。按照“住地就近、地域相连、人员相熟、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科学划分乡、村、组、户四级网格,将全乡8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划分为375个“十户一体”微网格,组建一支由8名总网格长、71名网格长和375名微网格员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持续激发基层治理动能。二是细化服务事项。制定网格员职责清单,明确网格员协助做好信息收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普法宣传等职责任务。三是规范进格工作。全覆盖制发“微网格员”工作证,微网格员“持证上岗”,进格入户开展工作,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对潜在风险及时干预。2025年来,累计开展走访排查921次,收集问题86件。

聚焦“实质性”解纷,走出平安“新路径”。一是推行“四步调解法”。通过“冷却降温、耐心倾听、找准症结、巧说法理”四步骤,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综治中心运行以来,“一站式”解纷服务作用凸显。近日,家住庄房村委会沙拉村村民马某、李某两家因土地权属不明确引发纠纷,乡综治中心收到线索后,及时分析研判并组织调解。调解员第一时间安抚双方情绪,引导情绪激动的马某、李某保持冷静,确保“能调解”;接着分别耐心倾听马某、李某诉求,逐条记录争议焦点;后通过向群众了解、实地勘察、查看双方土地确权证书后,找出纠纷症结,明确争议焦点;最后找准时机巧说法理,在向双方普及相关法律规定的同时灌输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以和为贵”的理念。经调解马某、李某当场划清争议地块界限,并承诺以后不会再因此事发生口角,纠纷成功化解。2025年上半年,全乡共受理矛盾纠纷47件,化解46件,化解成功率达97.87%,工作效能逐渐转变为治理效能。二是推行“六个一”服务。通过“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贴近、一杯热茶暖心、一次畅快淋漓的倾诉、一场推心置腹的答疑、一次心满意足的相送”的“六个一”服务方式,让群众在舒适的氛围中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有“温度”。2025年以来,接待来访群众165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1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