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五拃甸村开展杨梅树雨季管护行动

日期:2025年08月13日   作者:彭鑫   来源:    点击:[]

2025年8月11日,五拃甸村一场特殊的杨梅树秋季养护行动正有序开展。这是该村继2024年6月种下500棵杨梅树后,首次在雨季进行系统性管护——通过巧妙融合山区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果树管理技术,不仅为杨梅树撑起“保护伞”,更探索出一套适合高寒山区的经济林木科学管护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土肥管理,老法子里藏着“生态密码”

杨梅喜湿怕涝,如何在连绵雨中护好根系?村民们拿出了代代相传的“土办法”,在每棵树盘1米范围内人工除草,既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又将割下的杂草堆沤成肥,回填树下。“草变肥,肥养树”的循环模式,既满足了杨梅对疏松有机肥土的偏好,更从源头减少了草害,实现“一劳多得”。防涝则靠“就地取材”的巧思。村民们收集山间常见的蕨类植物,在树盘铺出10厘米厚的“保护层”。这层覆盖物既能缓冲雨水冲刷,防止表土流失和根系裸露,又能通过蕨类自然蒸腾调节土壤湿度,巧妙避开积水烂根的风险。

病虫害防治,传统经验遇上“科技加持”

雨季是杨梅病虫害高发期,村民们的防治方案透着“新老结合”的智慧。针对炭疽病,他们沿用草木灰撒施树盘的民间验方,将柴草焚烧后的草木灰均匀撒在树冠投影区,其富含的钾元素能增强树体抵抗力,碱性成分还能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这一方法有效降低炭疽病发病率的同时还为树木补充了微量元素。对付果蝇这一“顽敌”,则用上了生物科技,在树冠边缘撒施生物诱杀剂,利用果蝇取食习性精准防控;发现病叶立即摘除、集中焚烧,切断传播链。

精细管护,“挂牌到户”激活责任链

500棵杨梅树,如何确保每一棵都被精心照料?五拃甸村的答案是“挂牌到户”。全村78户村民分户认领,每户负责5-8棵树,树干上的责任牌清晰标注着管护人及认养时间。“一棵树一个‘专属管家’,谁的树长得好,大家都看得见。”村党总支书记章文达介绍,这种模式让修剪、施肥、病虫害监测等工作精准落地,管护效率较传统集体管理明显提升。

生态答卷,小杨梅树撑起乡村振兴“绿伞”

这场雨中的养护行动,不止于护树。500棵杨梅树在科学管护下茁壮成长,正成为村里的“生态屏障”——既能固土保水,改善山区微气候,未来挂果后还能为村民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这套“传统智慧现代化、现代技术本土化”的模式,为高寒山区杨梅树管护提供了范本。

如今,五拃甸村的杨梅树已初显绿意,正如村民们的期待:“等到来年结果,这满山的杨梅便能‘甜’进每个村民心里。”

上一条:汤郎村防汛“四板斧”——部署、演练、排查、宣传织密安全防线
下一条:三家村党总支:靠前指挥解民忧 凝心聚力筑防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