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收入靠烤烟,农闲时只能发愁。现在政府建了务工车间,农闲能去蔬菜交易中心干活,还能把地租出去,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宽裕多了。”平地村委会大平地村村民杨艳的话,正是白路镇聚焦省委王宁书记“五问”中“就业怎么拓展”,用心作答的生动写照。镇党委政府以稳定群众增收为核心,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拓展、暖心服务、创业扶持”四轮驱动,铺就了一条通往富裕的就业路。
技能培训强本领,提升就业“软实力”
白路镇重视技能培训,每年组织种植、养殖、彝绣等特色培训,邀请省农科院、州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深入田间,传授烤烟、蔬菜、食用菌种植及硝盐羊、肉牛养殖等实用技术。今年以来,已开展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场次、培训300余人次,彝绣培训2场次、培训绣娘160余人。毕家村委会村民鲁学良就通过培训掌握了青豆病虫害防治技巧,15亩大青豆丰收且卖上好价钱。

务工车间拓岗位,填补农闲“空档期”
依托核桃、蔬菜等特色产业,白路镇盘活闲置资产、养殖小区等资源,打造2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由强村公司联合村级合作社运营,聚焦核桃深加工、高山蔬菜初加工等环节。全镇146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其中平地蔬菜交易市场带动100人次,核桃加工厂带动80人次,6支施工企业带动102人次。烤烟农闲期,更引导1000余人就近“打零工”,实现务农、增收两不误。


就业服务暖人心,畅通就业“致富路”
镇里统筹打造劳动力资源就业服务站,建立“劳动力、岗位需求、招商引资项目”三库联动机制,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服务站已发布就近岗位62个,成功引导110人赴元谋蔬菜基地、50人到白路镇蔬菜交易中心、72人到施工队务工。同时对接6家中介,举办2场镇级招聘会,推荐省外脱贫劳动力岗位162个。

创业扶持激活力,培育乡村“新动能”
白路镇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引进本土小微企业,支持外出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重点扶持青年致富带头人,如协助云南滇核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鲁绍荣办理“人才贷”“创业贷”。目前全镇发放“贷免扶补”资金24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5个;培养硝盐羊肉汤锅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1名,带动8家火锅店发展,提供20余个岗位;助力35名返乡人员发展家庭农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白路镇以扎实举措答好“就业之问”,交出了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未来将继续拓展就业空间,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