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划分,织密基层治理与统战工作“一张网”
发窝乡打破传统的治理格局,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健全完善“村党总支+党小组+党员+统战成员”网格管理体系,将全乡科学划分为12个村级网格,128个网格长,399个网格员,其中党员占79%,同时吸纳少数民族代表、乡贤、非公经济人士等统战成员加入网格员队伍,形成“全域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网格员不仅承担安全生产、乡村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还肩负起收集统战成员诉求、宣传统战政策的职责,让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也让统战工作融入网格、扎根基层。
建立“乡—村—微网格”三级管理架构,明确各级在统战工作中的职责,乡级统筹协调统战资源,村级对接统战成员需求,微网格及时反馈统战领域动态,形成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治理与统战触角的全覆盖和精细化,为微网格工作与统战工作的协同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机制创新,激发网格与统战工作“双动力”
为保障微网格工作高效运行,发窝乡创新建立一系列工作机制,同步融入统战元素。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制定详细的网格员考核办法,将统战政策宣传、统战成员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纳入考核维度,考核结果与绩效补贴、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网格员兼顾治理与统战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网格员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内容不仅涵盖政策法规、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还加入民族团结知识、统战工作方法等内容,截至目前,全乡开展包含统战元素的网格员培训13场次,提升网格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网格+自治+统战”模式:鼓励群众和统战成员共同参与微网格治理,通过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邀请乡贤、少数民族代表、非公经济人士等参与决策,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发挥统战成员“桥梁纽带”作用,累计出动调解矛盾纠纷35次,调解成功31件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多元融合,构建服务群众与凝聚统战力量“连心桥”
聚焦网格员能力提升,推动基层治理与统战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实操等专题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网格员高效履行“巡、采、宣、办”核心职责,同时做好统战工作。政策宣传与统战引导结合,网格员通过政策上门、入户宣讲、“火塘会”“院坝会”等形式,将法律知识、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乡土语言”,同步宣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等理念,讲解统战政策,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统战思想深入人心。
民情收集兼顾统战诉求,网格员以“5—10户责任区为阵地”,化身“网格活地图”,动态掌握群众和统战成员的家庭信息、生产生活需求及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包含统战成员信息的民情台账,确保各类诉求“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
安全守护融入民族团结,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巡查,排查用电用火、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时,特别关注多民族聚居区的和谐稳定,通过案例讲解引导群众和统战成员强化安全意识与团结意识,发现隐患立即现场劝阻并上报,形成“排查—上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为群众和统战成员筑牢安全与团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