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插甸镇位于武定县城北部,地处武定县腹地,辖区总面积306.26平方公里,距离县城25公里,东与禄劝县为邻,南与狮山镇接壤,西与高桥镇、田心乡相接,北与发窝乡相邻,分为坝区、山区和半山区,镇境内最高海拔2887米,最低海拔1570米,97%为山区。年均降雨量8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7%,年平均气温13.9度,年均霜期达120天,属典型的山区冷凉贫困地区。
【行政区划】全镇辖插甸、安德、古普、哪吐、增益、和尚庄、老木坝、康照、水城、上沾良、安拉、乐茂河12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

【人口与民族】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共有6872户2394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百人以上民族有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和哈尼族。12个村委会通电话、公路、自来水。

【自然资源】镇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铜、铁、钛等矿产,尤其以木纹石著名,经实地勘察仅在规划区内可供开采的储量就达2480余万立方米。全镇有林地36.6738万亩,森林覆盖率67% , 全镇有大小水库7个,小水池、小水窖913个,坝塘42个。
【经济状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7亿元,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招商引资1.66亿元,向上争取资金649万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35.89万元,完成支出5140.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64.82元、增长3%;辖区内银行年末各项存款3.46亿元,较上年增加2140.15万元、增幅6.58%;贷款余额1.3亿元,较上年增加2141.30万元,增幅19.6%。
【发展思路】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州县党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接续完善民生保障,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奋力谱写“绿美有机·宜居插甸”新篇章。

【产业发展】产业基础保持好态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颁出全省第一本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实现了资源向资本转化的有益探索。大力发展林下特色产业,新增经济林面积500亩,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1398亩,林草产业总产值达2.59亿元、增长20.38%。种植烤烟2510亩,实现烤烟收入1253.85万元,户均增收8.59万元。纯生态猪、放养肉牛、武定壮鸡等养殖业稳中有升,肉牛存栏5694头,生猪存栏21560头,武定鸡存栏80907羽,全年累计出栏各类牲畜22646头。特色品牌激发新活力。扩展“坝区规模化,山区特色化”产业发展效能,持续巩固“一村一品”品牌效应,中草药、苹果、茭白、青豌豆、食用菌、壮鸡、黑山羊等串起的特色农业产业“珍珠链”不断延伸,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产值达1.73亿元以上。投资1254万元的插甸镇蔬菜冷链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打造集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和加工、青储饲料、玉米收购和加工、有机蔬菜种植仓储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投资377.17万元的武定县万亩玉米种植示范园项目建成投产,投资360万元的武定县鸡种源保护第二期基本完工,投资300万元的插甸镇有机蔬菜产业示范园、300万元的插甸镇苗岭苹果园基地、180.63万元的插甸镇大响水至大黑箐产业道路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发展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全县首家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落户哪吐村,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市场活力呈现新气象。1名优秀青年创业代表荣获第二届“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第一届“武定青年创业县长奖”。新增个体工商户253户、企业240户,发放“贷免扶补”扶持创业贷款10户200万元,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社会保障】保障底线持续兜牢。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施分层分类精准救助,发放城乡低保金819人396.09万元、特困供养金48人109.49万元、临时救助金122人21.1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69人57.19万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金5人7.43万元,奖优免补601人50.94万元,高龄老人补贴451人23.23万元。走访慰问退(现)役军人及家属452人次,发放慰问金4.62万元,组织座谈会26场次,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一次性丧葬补助9.42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129万元实施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及设备更新提升项目,新开展DR检测、动脉硬化检测等特色诊疗服务8项,接诊患者突破7.81万人次、增长11.6%,家庭医生签约率、履约率均达100%,患者享受医保统筹减免286.25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争取筹措资金605万元实施武定县特殊教育学校修缮改造、插甸学校维修改造、招银爱心报告厅等9个项目,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41.61万元、“雨露计划”补助资金76.1万元、招商银行助学金9万元。武定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招生办学,首批招生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0名。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设置“综合业务窗口”,165项事项实现一窗一章一次办、一岗多能一人办、线上线下一网办。设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进一步规范农村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持续巩固“5+10+N”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开展占道经营、乱摆乱放、消防安全等检查整治15起,查处违规建房1起,查办各类行政案件2件、违反规定用火2起、涉林违法案件8起,收缴罚没款2万余元。

【社会治理】矛盾纠纷用心化解。深化党建引领,构建镇级网格1个、村级网格12个、组级网格142个、微网格851个,将治理末梢延伸到户到人,以“微网格”实现“大治理”。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接待群众来访25批33人次,受理信访件57件,已答复办结57件。按照预防为主、调解为先的原则,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起。“数治插甸”持续发力。持续深化“数治插甸”掌上办事服务平台应用,接入政务服务事项8项,提供办事流程查询5项,社会治理功能3项,普法强基功能1个,办件时限平均缩减65%,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户一码”数字门牌6442户全覆盖,实现矛盾纠纷排处、“一老一小”关爱、政务服务等事项“码上办”,通过“数治插甸”平台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96项,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凝聚镇村工作人员、省级社工站、志愿者队伍等力量,实施“五小”工程,设置流动“小药箱”8个,开办老年幸福食堂6家,建成“嘉爱儿童之家”1个,推出“一老一小点单、数治平台派单、服务队伍送单、专项督导评单”的免窗口订单式服务模式,累计提供“五小”服务1500人次,开展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服务活动16场640人次,把“一老一小”关心关爱送到千家万户。消防治理亮点纷呈。积极探索“一队一平台”消防治理模式,依托镇综合应急救援队,充分利用“数治插甸”掌上为民服务平台“一户一码”一键上报,实现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单位消防安全隐患闭环处理,以数字赋能应急救援。在12个村委会、长冲工业园区建设微型消防站17个,完善村义务消防队建设,全年处置火情6次、应急救援警情4次,救助被困人员4人,社会救助救援15次。全省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暨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我镇召开,“一站一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消防工作站)建设运行和党建引领基层消防治理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并全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