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县情概览 >> 乡镇概况

发窝乡

日期:2023年04月20日   作者:   来源:发窝乡人民政府    点击:[]

(发窝乡左中梁子村。李 韬 摄)

【区位】发窝乡位于县境中北部,东邻禄劝县云龙乡,南接插甸镇、田心乡,西接东坡乡,北与己衣镇、万德镇接壤,国土面积284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68公里,是武定县城到田心、东坡、万德、己衣的必经之地,为武定北部的交通咽喉。平均海拔高度为2250米,乡内最高海拔2906米(大黑山),最低海拔1285米(阿过咪以纳古)。林地面积广阔,活立储量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4.8%,主要以青松和灌木林为主,有丰富的野生药材和菌类,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899.7毫米,气候主要为温凉、寒冷山区两种,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生态林果,具有生态之乡、高山反季蔬菜之乡的美誉。

【行政区划】2022年末,发窝乡辖发窝、山品、自期、大西邑、阿庆争、中村、乍基、分多、花园、它亨、阿过咪、小石桥12个村民委员会,124个村民小组。

(发窝乡永厂新村。盛高义 摄)

【基层组织】发窝乡党委下设12个村党总支、1个两新组织党总支、5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5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两新”组织党支部、1个卫生党支部、0个流动党支部,有615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535名

【人口与民族】全乡国土面积284平方公里,共4055户14793人,有彝、苗、傈僳等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17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5.53%。民族风情浓郁、民风纯朴,特别是民族节庆、饮食服饰、民歌曲调、民间刺绣、毕摩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和生态文化更具发展潜力,是打造“民族文化之乡”的天然宝库,2020年8月,发窝乡成为武定县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左中梁子村、乍基村、黑虎山村、永厂新村、花园村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前列。发窝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乍基村委会、大西邑村委会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森林乡村。

(发窝乡民族服饰。杨艳 摄)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22年发窝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9653万元,增长7.19%;农产品加工值31180万元,完成财政公共预算支出5397.1万元,财税收支在县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89万元,实现招商引资11400万元,1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超过10万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3542.8元,增长12.1%,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0039.7元,增长13.6%。

【基础设施建设】发窝乡内最大单体投资2.2亿元的阿庆争水库顺利封顶,投资670万元的小石桥阵地建设及其附属设施已投入使用,投资585万元的发窝酒店大楼全面扫尾,投资110万元的发窝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展厅开馆运行。投资2.1亿元的长己公路发窝段三级路提升改造项目、投资387.5万元的小西邑土地整治(提质增效)项目、投资2032.7万元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投资520万元的全州首个集镇电网入地项目完成管网铺设、投资710万元的阿过咪村委会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建设。大牲畜交易市场、乍基小坝、集镇供水一体化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规划上报投资2573.1万元的2023年乡村振兴衔接项目10个。

(养马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盛高义 摄)

(发窝乡乔地湾湾集中搬迁安置点。盛高义 摄)

(发窝乡阿过咪光伏电站。王云蓝 摄)

【农业发展概况】2022年,发窝乡种植大、小春粮食作物2.37万亩,实现产量6570吨,种植经济作物5914亩,实现产值2661万元,发放耕地力保护补贴162万元,发放三批次实际种粮补贴43.8万元,落实烤烟种植面积2740亩,收购烟叶37万公斤,实现产值1170.8万元,烟农户均收入6.1万元。改良石榴品种300亩;管护500亩发窝冬桃,群众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推广种植工业辣椒400亩;引进企业在山品、大西邑、发窝养马场种植荷兰豆1000亩,带动群众增收200万元以上;畜牧业实现收入1.2亿元。出栏大牲畜2259头,实现肉类总产量2826吨。发放金牛贷突破1000万元,新增肉牛养殖560头;养殖胡蜂281群,实现收入近10万元。

(发窝乡冬桃魔芋套种。王云蓝 摄)

(发窝乡江西正邦生猪代养场。盛高义 摄)

(发窝乡黑山羊养殖。李韬 摄)

【林业发展概况】2022年,认真加强对项目建设和砂石料厂征占用林地的监管,做好林地监测记录,定期上报监测报告。加强对新修订的《森林法》的宣传,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完成阿庆争水库建设使用林地林木采伐审批,参与阿庆争水库建设的征地协调和项目建设占用林地监测。选聘了33名天保护林员和20名专业扑火队员、252名生态护林员,全年发放各类人员管护补助325.945万元,加强对全乡321834亩林地的管护,为生态发窝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窝乡旧方水库。盛高义 摄)

【教育概况】落实“双线六长”送学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整体水平,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标;发窝中学高中升学率达92%;发放助学资金70.7万元,资助学生754人次。投入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125万元,受益学生1250人。完成79个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摸排工作、89条“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录入工作、申报《武定发窝六月六》民族体育文化节并入选2022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组织3人参加武定县2022年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完成上报预算投资为306.5万元的发窝乡室内体育场馆项目建议书。

(发窝乡鱼塘小学。王云蓝 摄)

【医疗概况】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为100%。完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100%,大病、重病、慢性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100%;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体检和群众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适龄儿童常规接种率100%。2021年经过复核我乡符合农村低保445户852人发放低保资金388.89万元;城市低保11户11人发放低保资金4.12万元;特困人员60人发放资金67.22万元。470户86.09万元。2021年全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参保11548人,其中贫困户7249人,领保人数2088人,发放资金3073651.74万元。

【就业概况】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完成发窝乡2398户脱贫户和275户“三类人员”收入信息采集、增收目标和帮扶措施制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精准对接,积极开拓国内、省外劳务市场,2022年,发窝乡实现就业人数2948人;乡外县内就业人数588人;县外省内就业人数2894人;省外国内就业人数1152人,合计已转移就业人数7582人;全乡共争取和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87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2场100人次。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3542.8元,增长12.1%,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0039.7元,增长13.6%。脱贫人口巩固率达100%。

【社会保障体系】新办理社保卡240张,10430人参加养老保险、14741人参加医疗保险,共为2306人报销医疗费用1083.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达90%。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33.3万元,帮助207人渡过难关。发放低保208.1万元,为854人提供保障。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补助64.5万元,为62人筑牢兜底保障防线。政府救助平台申请336件,办结317件,办结率94.4%。加大对孤残儿童的救助力度,发放10名孤儿助养金11万元,发放255余人次的高龄补贴11.2万元。

【乡村文化建设】落实阵地标语建设2条,展示宣传橱窗1个,粉刷展板墙1面。为群众提供读书看报、图书借阅、文艺辅导培训2次、群众文艺演出8场次、文化艺术展览12期、艺术鉴赏、科普讲座2期,乡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申报州级《彝族六月六习俗》非遗项目,建立5支业余文艺演出团队,建立舞台文艺节目库,有10个以上节目,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动文化站数字化服务,完成文化配送文艺演出1场次,完成注册文化志愿者12人,每月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人次达4500余人,编创2个舞台文艺节目:《歌唱党的二十大》《彝家酒歌献给党》,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5场。

【生态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成金沙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9050亩、九道河火烧迹地更新造林补植97亩,完成阿庆争管道线华山松、旱冬瓜树木栽种30000余株,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4.8%。建立“林长+森林警长”工作机制,成立发窝乡林政稽查中队,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全年开展巡湖1215次,巡林67次,选聘天保护林员33名、生态护林员252名,加强对全乡320116亩林地的管护。森林资源督查和破坏森林资源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查处违法案件10起,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森林防火新局面,全乡未发生重大火情。

上一条:高桥镇
下一条:己衣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