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路镇位于县境西部,北连环州乡、西邻元谋县老城乡和元马镇、南抵猫街镇、东接高桥镇。辖白路、毕家、岔河、小井、中村、古黑、平地、三合、营盘、洒布柞10个村民委员会。国土面积2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9789亩。全镇有1个党委10个村党总支1个两新组织党总支、4个机关支部、7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4个“两新”组织党支部、1个卫生党支部、1个流动党支部,有791名党员。

全镇97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4001户14685人。境内有汉、彝、苗、傈僳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475人(彝族6803人、傈僳族2581人、苗族2059人、白族8人、哈尼族8人、傣族5人、景颇族3人、布朗族3人、布依族2人、壮族1人、佤族1人、普米族1人)占78.14%。

2022年,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2.0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7.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招商引资1.1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12.66%。
2022年大春种植粮食作物20888亩,其中水稻种植88亩,总产量40.43吨;玉米种植15255亩,总产量6865吨;杂粮5545亩,总产量1552吨。特色蔬菜种植6160亩,其中甘蓝种植3100亩,产量10850吨,产值2387万元;白菜种植1700亩,产量5700吨,产值1227万元;番茄种植560亩,产量4368吨,产值1659万元;蜜粉南瓜800亩,产量1680吨,产值201.6万元。辣椒种植750亩,产量1725吨,产值741.75万元。晚秋青豌豆种植16600亩,预计产量7470吨,预计产值3735万元。青白花菜育种240亩,产量40.8吨,产值1020万。完成大牲畜存栏6947头匹(其中牛存栏5831头),肉牛出栏2297头,产值6431万元。生猪存栏21940头,出栏18693头,产值4486.34万元。羊存栏28292只,出栏13738只,产值6319.49万元。鸡存栏112671羽,出栏158366羽,902.68万元。肉类总产量2682吨。种植烤烟14050亩收购量190万千克产值6135万元。






2022年,投资890万元的毕家片区烟草管池工程通过省、州烟草部门评审,正在实施。投资1400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基本完工,已进入收尾阶段。投资630万元建成营盘村委会糯谷搬迁点养殖小区。投资398万元的沪滇扶贫协作饮水安全抽水站建设项目、今冬明春509.69亩占补平衡项目和39.67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完成白环公路项目建设227户群众征地拆迁工作,兑现征拆迁补偿资金770万元。
2022年,科学精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等关键点,构筑完善疫情防控链。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共接种新冠疫苗第一、二、三针共22608人次。投入防疫资金10万余元,快速有效处置白路“11·29”疫情。
2022年,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监测”“一月一动态”工作机制,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2年新识别突发严重困难户14户54人,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83户876万元,通过“云南省救助平台”,及时办理群众上报事项299件。医疗保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做到100%参保,医保减免约114.57万元。精准识别“三类”人员,消除风险户219户800人,对未消除风险的26户87人一对一制定帮扶方案,实现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紧盯“四个收入”落实增收措施,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增收更加持续稳定,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6939元,排全县第1位,增长13.48%,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3247元,连续2年位居全县前列。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0525元,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力度,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540人,继续落实85个乡村公益性岗位、101个生态护林员岗位补贴。人均经营性收入达5471元,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双绑”覆盖率达100%,牛农中脱贫户达60%以上,烟农中脱贫户保持在58%左右。减少合规自付刚性支出,脱贫人口及“三类人员”监测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约114.57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控辍保学取得新成效,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实现基本医疗“全覆盖”,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年平均供水保障率达96%以上。
2022年,生态持续向好。坚持绿色和谐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抓手,动员群众2000余人次,处理垃圾40余吨,种植绿植苗木10512棵,完成户厕改造提升200户,兑补资金16万元,投资75万元新建公厕6座,改造提升4座,乡村面貌有效提升。完成美丽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1个,打造美丽村庄2个,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将“河长制”职责落到实处,召开河(湖)长会议12次,开展巡河450次。扎实开展“河长清河行动”,对辖区老城河、挨小河等4条河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次,开展河道“清四乱”12次55公里,累计清运河道垃圾7.5吨,清理库塘、河道面源污染4处。白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无新增入河排(污)口,所有河道水体持续保持Ⅲ类以上水质,坚决抓好中央省州各级生态环境问题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整改销号河湖“四乱”事项2件。严格贯彻林长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社会造林等工程,召开林长会议5次,镇村林长巡林260余次,完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退化林修复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05%,湿地保护率达100%。扎实强化自然资源管理,开展土地检查巡查18次,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乱占耕地建房2户,发放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2份。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完成2020年乱占耕地建房违法图斑核实575个,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补充摸排核实1374个,实施2021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个,拆除旧房117户,复垦土地82.9亩。


2022年,民生保障继续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472人,2112人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发放314.34万元,医保报销411.34万元。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58.1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6.83万元、高龄补助21.9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补助106.03万元、临时救助金26.39万元。依托楚雄州202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中介5家以上,举行招聘会4场以上,向脱贫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100个以上。
2022年,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完成中心小学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改造,校园安防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投入31.26万元实施麻栗树小学、三合小学、大梁子小学篮球场改造升级项目全面完成。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100%。精准落实“两免一补”、家庭困难学生国家补助等惠民政策,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资金77万余元,有效保障脱贫人口家庭学生“上得了学”,150名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补助,发放补助资金27.7万元。白路中心小学语数综合成绩居山区片第3名、白路中学荣获“楚雄州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山区片三等奖”。
2022年,文化发展持续向好。依托“白路民族文化艺术协会”,整合文化资源成立“白路民族文化艺术团”,参与喜迎二十大文艺汇演1场,高质量承办“惠民演出”5场次。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2批次25人,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2场216人次。举办展览3场次,文艺体育活动27场次。完成14名省州县非遗传承人考核工作。


2022年,安全生产有序开展。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756人次,排查危险路段86.1公里,栽种防护木桩3785棵,涂上油漆、拉上彩带、挂上提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及行人注意安全。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12次,督促整治17项,整改率达到100 %。
2022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教率达到100%。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落实法治建设“四个亲自”要求,召开扫黑除恶部署会6次,工作推进会4场次,专题宣讲4场次,发放宣传画册2000余份,宣传物品手提袋2000余份;召开命案防控工作部署会议4场次,工作推进会议8场次,安排部署各阶段命案防控,连续7年无命案发生。执行每月1次的家庭风险户排查化解制度,排查出重点矛盾纠纷286件,化解286件,调解率100%,没有“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全年受理信访案件11件,答复11件,满意率100%。积极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安保维稳任务。采取“打、防、管、控”相结合的原则,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维护社会稳定。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125件,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06余次,实现各村组、学校全覆盖。
2022年,法治建设持续加强。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开展“法律六+N”活动,通过国家“宪法日”、综治宣传月、“三八”妇女维权周、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采用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单和播放法制宣传录音等形式,开展扫黑除恶、道路交通、义务教育和民法典等法律宣传10余场,各成员单位制作、粘贴各类普法标语160余条,制作法治板报8期28幅,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支持和保证人大主席团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5次,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人次。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
2022年,红色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木高古村于1981年9月23日被州政府列为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木高古村民小组被省政府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11月被住建部、文化部等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0月,木高古村民小组被州委纳入全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2022年2月被县委规范命名为武定县党史党性现场教学点。投资858.23万元建成木高古红色彝寨,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核心区设施包括新建老式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红军长征纪念馆建筑面积409.29平方米、新建老式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农耕文化馆建筑面积215.25平方米、红砂石铺设红歌广场1464平方米、背景及浮雕墙建设130平方米、建设重走长征路旅游设施——262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及公厕并开辟出长约3.7千米的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木高古红军长征纪念馆于2021年5月31日开馆正式运营,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接待各级党组织观摩学习252批7200余人次。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党的历史、聆听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等方式,追寻红色足迹,感悟赤胆忠心,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白路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白路、基丁普、布谷箐、张家、三岔河、背阴、朝阳、发六箐、李家大村、李家小村10个村民小组406户1609人;乡村从业人数875人,外出务工740人;有耕地1130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36.08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1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90名党员。
毕家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毕家、西拉、阿拉乍大村、阿拉乍小村、黑箐、白家庄、天生桥、下枳旧、上枳旧、木安刀10个村民小组353户1292人;乡村从业人数856人,外出务工731人;有耕地1928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67.48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7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58名党员。
岔河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岔河、毕家小村、阿宗立小村、阿宗立大村、得胜田小村、得胜田大村、处拉毛、阿即哩、大龙潭、阿三古、洒胶泥旧村、洒胶泥新村12个村民小组483户1979人;乡村从业人数704人,外出务工612人;有耕地2234亩(其中水田346亩)、粮食总产量43.5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87名党员。
小井村民委员会2022年底,下辖上井一社、上井二社、小荒地、田水箐、三块麦地、下井、普平、平阳、硝房、大梁子、五麻小村、五麻大村、大龙潭、中梁子、七棵树、古咪打、大湾箐17个村民小组365户1367人;乡村从业人数962人,外出务工601人;有耕地6226.13亩(其中水田250亩)、粮食总产量31.2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7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83名党员。
中村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新寨、大村、中村、马鞍桥、新龙、蒿枝坝、鲁巧、河头、毕租9个村民小组373户1399人;乡村从业人数935人,外出务工405人;有耕地2342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43.9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9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69名党员。
古黑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沙咪拉村、龙潭营村、古黑新村、旧村、上平子村、阿畔作村、大麦地村、下平子村、关岔村、练三坡村10个村民小组418户1701人;乡村从业人数1160人,外出务工710人;有耕地2953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33.4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84名党员。
平地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有大平地、小平地、旧管驿、木高古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99户1097人;乡村从业人数528人,外出务工222人;有耕地5813.06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34.74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4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57名党员。
三合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背后、阿六枝大村、阿六枝小村、石膏洞、二台坡、毕家湾、浪滩、三合8个村民小组419户1665人;乡村从业人数1120人,外出务工650人;有耕地2124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45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7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53名党员。
营盘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有冷水箐、麦冲、新发、岩头、垭口、大伙房、中沟、柴马梁子、糯谷、大平子、营盘10个村民小组324户1204人;乡村从业人数712人,外出务工631人;有耕地1227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36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7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55名党员。
洒布柞村民委员会 2022年底,下辖大窝塘、小村、大村、上平子、管事地、兔儿山、大嘎博、新村8个村民小组263户1081人;乡村从业人数747人,外出务工620人;有耕地1460亩(均为旱地)、粮食总产量30万千克,设有1个村党总支6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57名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