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县情概览 >> 乡镇概况

万德镇

日期:2023年04月21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概况】万德乡成立于1989年,2014年撤乡设镇,万德镇位于武定县北部,地处金沙江畔,北接己衣镇,西邻东坡傣族乡,西北隔金沙江与元谋县姜驿镇相望,东南与发窝乡相连,总面积201.5平方千米,距县城109公里,全镇辖万德、支卧、胜德、岩脚、马德平、宜安拉、团碑、自乌8个村民委员会,共147个村民小组,4530户15798人,境内有汉、彝、傈僳、苗、傣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001人,占总人口的56.97%。境内最高海拔2907米,最低海拔898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森林面积为223761亩,覆盖率57.66%。全镇境内共有2个小(一)型水库、9个小(二)型水库,209个小坝塘,214件库塘。2017年,万德镇被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州级文明小城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022年底,所辖8个行政村全部获批省级森林乡村。

【人文历史】万德镇既有古老的历史遗迹、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自然生态和光荣的革命历史,素有“壮鸡之源”和“石雕之乡”的美誉。1950年底,明代雄踞一方的罗婺部凤氏土司后裔那氏土司在万德设慕莲土司衙门,成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马学良先生称为“迤东夷族文化之最高曲”,现存有大照壁、大钟、观音寺、小花厅、白牡丹、月牙池、那德洪之墓等古迹,禁赌碑、摩崖石刻等精工细凿的彝汉文古碑遍布全镇。2005年8月,万德观音寺被评定为楚雄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定壮鸡发源于万德镇甲腊沟村,具有个大体肥、骨酥肉嫩、味鲜可口等特点,早在明代的南蛮罗婺彝族土司就曾将其作为朝贡的佳品而负有盛名。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保护委员会专家鉴定,万德镇支卧村为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恐龙骨骼化石点。万德境内有储量丰富的白沙石、木纹石、蛇纹石和墨石,石雕艺人辈出,流传着“万德九十九波浪,不出宰相出石匠”的佳话,石雕情结已经渗入彝乡人的血液。

【党的建设】全镇共有62个党组织,727名党员,其中1个党委,8个党总支,53个党支部(49个村民小组党支部,3个镇级机关党支部,1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共创建五星党组织1个,四星党组织2个,示范党总支3个,命名“共产党员示范区”8个,建成2个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投入100万元,建设集党建、党史、党风廉政建设、民族团结等为一体的环万德湖宣传长廊,对照“六有”标准配齐制度、师资和设施设备,配套党建书架,建成了一流乡镇党校。培养和储备村三职、村民小组后备干部26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123名,回引优秀人才18名到村任职,8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1名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被表彰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人文历史】1935年5月,红一军团长征途经万德地区,经过胜德村委会的以潘德、胜德、召不苛,万德村委会的纳作沟、西山、新村、扣己、茂莲(今万德)等村组,向各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打击土豪恶霸,在万德土司照壁上写下了“彝民们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带领群众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武装反土司压迫的斗争。以潘德村时年22岁的李新民深受感召,毅然加入红军队伍,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4次身负重伤,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2021年,全镇干部职工、党员和爱心人士捐款22万余元,在胜德村委会以潘德村口面向金沙江的高地修建了“红军长征过万德纪念碑”,打造武定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定县党史党性现场教学点,建成至今共接待外来和本镇党员干部群众共计2500余人前往参观和瞻仰。

【脱贫巩固】2022年12月底,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2166户8156人,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三类人员”共152户531人,其中,已消除风险90户312人,占“三类人员”总人数的58.76%,未消除风险62户219人,占“三类人员”总人数的41.24%。通过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种植产业发展渠道、引进企业构建利益联结、项目建设带动就地就近就业、重点关注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多渠道保障脱贫群众增收。2022年,万德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收入12966.62元,较2021年人均11474.14元增长1492.48元,增长率12.98%。

【产业发展】全镇围绕“稳烟扩豆、栽桑种甘(柑),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发展以烤烟、粮豆、蚕桑、甘蔗、柑橘五大种植业和生猪、肉牛、黑山羊、武定壮鸡四大养殖业为传统的主导产业。2022年完成烟叶收购121万公斤,实现烟叶产值3707.44万元,比2021年增收106.54万元。实施烟下套种萝卜1000亩,套种青豌豆、青蚕豆3500亩,自乌青蚕豆获评2022年州级一村一品。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种植桑树900余亩,支持1个合作社和10户农户养蚕收益10.35万元。打造多志力、拖立等三个肉牛养殖示范村,发放“金牛贷”207笔,1235.5万元,培育养牛10头以上的养殖户40户,现存栏5212头。各村依托合作社成立土地收储中心,已收储闲置土地1082.9亩,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绿美万德】2022年,全镇规划实施植被恢复异地造林项目328.2亩、封山育林项目5800亩、退化林修复项目825亩、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5000亩。实施万德集镇街道修复工程,投入156万元同步实施雨污分离、电网入地,投入80万元重点打造万德湖提升改造项目,新建挡墙护坡,架设环湖排污管道,绿化7000余平米,种植300余株观赏荷花。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及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募集资金55400元,购买种植400余棵银杏树,打造银杏小镇。围绕“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拆治融合”绿美乡村创建理念,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打造宜居村庄,先后投入人力2000余人次,群众捐出石磨、土罐等废旧老物件260余件,搭砌花台300平米,布置小景点30余处,将特色景观与传统民俗文化、乡愁元素有机结合,让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变身花红草绿特色“小景观”。自乌小村、团碑多志力和宜安拉村被评为2022年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绿美万德”建设全域共进。

【民生保障】2022年发放耕地力保护补贴2268.4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66.76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470.31万元,草原生态补贴220万元,城市低保金17.39万元,农村低保金323.41万元,特困人员补助金135.21万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75%。医疗补助899.68万元,医疗报销64.59万元。实施岔河水库至黑蚂塘提水工程,解决团碑、马德平、岩脚、宜安拉4个村委会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实施的支卧小坝清淤整治项目和新村老何坝塘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94亿元的大板桥水库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库容409.3万方,预计2025年底完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131.33万元的万德镇胜德村土地整治提质改造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2月完工,项目完工后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土地流转管护期内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务工增加收入,增加当地粮食产量30万公斤以上。

上一条:田心乡
下一条:插甸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