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政务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网媒新春走基层”武定:打造现代高原农业的“楚雄样本”

日期:2022年02月2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北纬25°20′—26°11′,东经101°55′—102°29′——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

这里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之地;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属益州郡;蜀汉建兴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西晋武帝泰始六年,武定属宁州建宁郡。1950年属武定专区。1953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属楚雄专区。1958年建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属楚雄州辖至今。

这里,是出滇入川的必经之地,素有“省会之藩篱,滇西之右臂”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级狮子山风景名胜区;有重楼等野生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白药重要原料基地,还有明清时期就尊为贡品的武定鸡。

罗婺大地,崇山峻岭,乌蒙磅礴,人文荟萃。

县城内烧烤一条街,名吃萃集。广场上,武定县书法家们自发组织地“为群众送春联”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围观。除了送春联,书法家还会应群众需要,现场为群众题字。红彤彤的春联,映红了群众幸福的笑脸,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春节氛围……

高原农业:打造现代产业的“楚雄样本”

北纬25°34'50",东经102°11'0"——位于武定县高桥镇的云南昊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CTV·财经》天下财经《走近直播看脱贫》,曾播出过这个公司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的成绩。

在企业生产基地的巨大监控屏上,呈现出蔬菜种植基地各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

监控画面中,一车广东菜心完成装车驶出种植基地。26小时后,这车蔬菜将抵达广东,进入当地大型超市。在这里,每盒蔬菜都有“身份证”,消费者扫描贴在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标签,即可查看从种苗到销售的全过程。

这张蔬菜“身份证”,不过是武定县农业智能化发展中一个很小的缩影。

生产基地的监控

近年来,楚雄州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引导鼓励农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的智慧农业模式,打造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生产的“楚雄样本”。

2019年,武定县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2025万元,在高桥镇勒外村委会建设高原蔬菜产业基地,引入云南昊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现代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通过该平台,基地可以实现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智能化控制,精准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及时进行病虫害预警,并且远程向农业专家咨询相关问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分析系统,决定农产品的销售和生产量;而消费者则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追溯系统,查看农产品的“前世今生”。

“目前,公司的蔬菜基地,主要为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供应十字花类蔬菜,如叶菜、豆苗等。尤其上海、香港、澳门一带,市民因喜食海鲜,体内需要大量叶菜类来提供维生素,所以,我们的蔬菜在沿海供不应求。现在,公司采取订单式农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农业订单式生产。”

云南昊盟生产基地负责人吴帆介绍,现代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打造了武定现代农业产业的“楚雄样本”。

农副产品:打造良心企业的“金字招牌”

北纬25°30'46",东经102°24'23"——云南武定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农产品开发、加工、销售、电子商务和物流分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开发公司。

走近企业的火腿仓库,才算是大开眼界——每个仓库里,都层层叠叠地悬挂着无数腌制好的火腿,以至于遮挡的室内光线都黯淡了。

这时候,脑子里会弹出《封神榜》里一个词“酒池肉林”。不过,这里精准的描述应该是“火腿之林”。

这家公司正式成立于2013年8月,前身是武定永银养殖加工厂,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公司主要从事“武狮”山猪火腿、武定壮鸡、板栗、青蚕豆、青豌豆等农产品的专业生产加工。

1968年出生的徐永芬,是企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她有30年的养殖经验和20年的做火腿历史,深谙做农业产业的“投入高、见效慢、风险高”的诀窍,也坚守着“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原则,恪守做“良心企业、良心产品”的信条。

徐永芬的老家,在距离武定县城70公里外的田心乡。初一时父亲去世,在奶奶的召唤下,辍学回家,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她先后做过多年生意、餐饮、养殖……一步步改善着家庭的现状。后来,还赡养了7位村里的孤寡老人,每年还为3个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费用,一直在家乡传为美谈。

“企业在小的时候是自己的,在企业做大后就是大家的,更要多为大家考虑。”

徐永芬坦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很短暂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已经不容易了。“现在,我和企业就只做一件事,做好并坚守一个品牌,就已经很满足了。”

因为成绩突出,徐永芬先后荣获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云南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云南省优秀扶贫个人、云南省脱贫攻坚个人奖等60项殊荣,CCTV7-致富经栏目于2015年和2021年两次对公司人物、品牌和产品创新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公司一跃成为全国行业知名企业。

企业的包装车间

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上行“武定标杆”

北纬25°30'46",东经102°24'23"——武定县电子商务公共物流分拨中心。

展厅里,陈列着上百种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武定农特产品。

“这是己衣芒果,这是插甸苹果,这是罗婺故里花茶,都是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出的品牌农特产品,销量很好。”武定县春夏秋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峻,正对来客逐一介绍着武定的电商产品。

2018年9月,武定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武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将其作为经济增长动力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县乡(镇)村三级物流、农产品质量保障、溯源等体系,建成农产品分拣加工车间,县域电子商务生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项目,武定县搭建起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培育出十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让农特产品走进中高端市场。目前,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项目已经在楚雄州全域覆盖。”

许峻拿起一盒3瓶装的罗婺故里花茶说:“以前,农户的花茶卖30元每公斤,销路还不好,而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出罗婺故里花茶品牌后,这样一盒180克的花茶要卖88元,产品价格增长了16.3倍。”

近年来,武定壮鸡呈现出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值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一县一业”创建工作中,武定县通过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建立和完善武定壮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领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提升品牌,推动产业和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许峻介绍:“目前,武定县有龙头企业3户,农民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2户,养殖大户28户,有力带动了壮鸡产业发展。通过电商渠道,武定县还把武定鸡产品投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销售供不应求。彻底打通了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打造了电子商务领域农产品上行的‘武定标杆’。”

乡村振兴: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武定”

北纬25°33'26",东经102°23'21"——武定县狮山镇红土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鳞次栉比的高楼,绿荫匝地的足球场,洒满阳光的幼儿园,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移民群众脸上荡漾的笑脸……这一切,组合成武定城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红土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楚雄州5个千人以上安置点之一。居住着彝、汉、傈僳、苗、白、傣、哈尼七个民族,涉及武定县11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881人。

“我在社区扶贫车间做刺绣,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很多亲友都羡慕我一个山里人,移民搬迁后竟成了领工资的‘白领’。”红土田社区移民群众陈菊兰高兴地说。

40岁的陈菊兰家,儿子在红土田小学读书,女儿在武定民族中学上高二,父亲76岁,母亲80岁。现在的房子不但宽敞明亮,而且自筹1万元就“拎包入住”了。

陈菊兰搬迁前,老家在武定县东坡傣族乡东甸村委会。那里山高坡陡、住房破烂、生活困难。现在搬到这里来,不但距离县城近,而且生活方便,房子宽敞,上学、就医和工作都很方便。

社区幼儿园

为真实记录红土田集中安置区建设的艰辛过程和发展历程,让搬迁入住的群众有文化归属感和家乡认同感、亲情感,武定县在红土田集中安置区建设了村史馆,让群众在靓丽的风景中留住乡愁。

红土田社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施从学深有感触地说:“回望来路,脱贫道路充满艰辛与汗水,也承载着满满的乡愁。建设红土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村史馆,旨在让搬迁群众深刻铭记历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社区超市

红土田社区总支书记普学兵介绍:“红土田社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党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抓好搬迁组织和后续帮扶工作,依托各类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社区获省级党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总支荣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