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2021年度)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一)概况
1.部门主要职责
贯彻实施国家、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负责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监督检查;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组织实施城乡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拟订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协调、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组织和监督实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相关案件。组织实施引进国内外智力和出国(境)培训计划,承担国内外人才技术交流合作工作。承办武定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机构设置情况
纳入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度部门预算编报的单位共1个,内设13个内设机构、老干部管理股和下属武定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要有: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规划财务股、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职业能力建设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工资福利股(评比达标表彰办公室)、养老保险股、工伤保险股、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股、武定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信访调解与劳动关系股)、宣传股、老干部管理股、武定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在职人员编制26名,其中:行政编制10名,事业编制10名,机关工勤人员编制6名。在职实有50人,其中:财政全供养46人,财政部分供养4人,非财政供养0人。
离退休人员13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13人。
车辆编制1辆,实有车辆1辆。
我单位共有国有资产1248.2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82.49万元,在建工程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461.53万元。固定资产一是车辆数量1辆,价值37.86万元;二是通用设备数量157个,价值154.85万元;三是房屋构筑物5394.71平方米,价值1197.30万元;四是专用设备2台,价值0.32万元;五是家具用具12套,价值71.20万元。
3.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1)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持续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和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就业补贴政策。全年累计为符合条件人员办理社保补贴241人116.49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金3615人次474.91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576.97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2.84万元;发放外出务工奖补2948人193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32人6.14万元;发放12家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38.6万元。二是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百日行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加强用公企业对接和劳务中介协调,搭建优质就业平台。全年累计举行巡回招聘会38场次,全县印制和悬挂宣传条幅数46条,发放、张贴宣传资料份数23700份,推荐工种329个,推荐用工岗位47992个;“点对点”输出29批469人,其中脱贫人员149人,包车40辆次;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享受扶持政策74人。三是突出抓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继续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就业计划”,围绕“五类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帮扶政策,积极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和城镇公益性岗位,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1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3.06%,控制在州下达指标范围内;合理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151个、城镇公益性岗位719个,发放乡村公岗人员2.58万人次2065万元,发放城镇公益性岗位1391人次859万元;拨付红土田社区“易迁点”服务补贴10万元;拨付23个“帮扶车间”奖补资金37.78万元。四是切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抓“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用足用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各类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发展升级支持力度。全年完成“贷免扶补”创业贷款243户4526万元,带动就业508人,完成创业担保贷款143户2454万元,带动就业231人;发放高中毕业生创业补贴3人4.5万元。五是加强培训促转移就业。根据市场需求、群众需求和产业需求,重点突出对易地搬迁点、移民搬迁点、重点地区群体、农村劳动力的“订单式、专修式”转移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网络培训。全年累计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9.06万人次,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5.68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63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458人次。六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继续加大省外转移输出力度,提高规模化、组织化输出程度。全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8万人,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1万人,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4.94万人。
(2)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险执行率。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对中小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实施精准扩面。全年全县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9.98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10688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800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1114人);工伤保险参保20250人;失业保险参保7335人;社会保险执行率达100.92%。二是严防基金风险,社保基金征缴、支付能力稳步提升。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机制,提高非现场监督能力,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全过程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严防基金流失,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全年累计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7996.1万元,支出18728.48万元;累计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2450.39万元,支出12896.05万元,累计收缴职业年金费2258.29万元;累计收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785.35万元,支出6366.8万元;累计收缴工伤保险费630.17万元,支出1384.93万元。三是切实推进社会保险清欠、追偿工作。坚决整治多领冒领、截留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违法违规行为,成立领导小组,多部门联动,对已查实的资金进行实地追偿,加强数据核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累计收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年欠费110万元;累计收回工伤保险历年欠费11万元。
(3)全面加强人才人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人年度考核工作。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0年度考核4083人(含驻村工作队员93人),参考率为99.9%;完成机关工人2020年度考核120人(含驻村队员11人),参考率为99.17%;完成2020年度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的考核认定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29人考核认定,社会化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认定234人;完成“彝乡名匠”3人考核工作。二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落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创新;积极与县委编办对接,根据空编情况拟定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完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8人,紧缺人才引进10人,三支一扶转聘1人、招募2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安置6人,复员、转业士官安置20人。三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管理和正常晋升职务工作。完成2021年各单位岗位计划审批和后继管理工作,等级变动认定55人,以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302人(其中正高级2人、副高级109人、中级119人、初级72人);推荐1人参加评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推荐1人参加评选基层最美高校毕业生。四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相关工作。全年共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7人的调动手续(其中,乡镇间调动22人,乡镇内调整7人,县级之间调动7人,乡镇调县级28人,县内调县外20人,外县调入13人)。五是扎实开展“三支一扶”人员管理工作。开展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及“三支一扶”人员慰问12人,发放慰问经费3600元;发放“三支一扶”人员2020年绩效工资19800元。
(4)聚焦根治欠薪目标,注重防控劳动关系风险。一是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切实抓好治欠保支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全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时调整充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县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认真开展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行动,做好集中接访工作,联合行业部门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隐患排查和重点督查,加大对欠薪问题的治理力度,以法治手段根治欠薪顽疾,确保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目标如期实现。全年共接到投诉咨询202件,办结188件,正在办理18件,办结率93.07%;共督促24个在建工程项目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63.9万元,退取31个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98.54万元,为380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89.5万余元。二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能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争议处理效能;扎实抓好来信来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接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案件65件,其中受理40件,不予受理25件,涉及劳动者68人,涉及金额达139.93元,调解结案39件,终局裁决1件,调解率达97.5﹪,结案率达100﹪;网上劳动用工备案新开户116户,变更168份,劳动合同签订率100%;接访14批(次),涉及35人次,全部办结。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察与专项检查,落实“黑名单”、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以及治欠保支通报等制度,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建设;联合行业部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开展非法使用童工及智力残疾人的专项行动。全年对15家重点企业按月进行劳动关系定点监测;共开展各类用人单位日常巡查177户次,下达调查询问书4份、责令改正决定书16份、行政处理决定3份、行政处罚决定3份。
(二)部门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武定县财政局关于印了<2021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细则>的通知》(武财绩〔2021〕4号)和《武定县财政局中共武定县委组织部武定县审计局关于印发<武定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武财办〔2020〕15)文件相关要求,为确保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取得成效,我局及时成立了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理领导任组长,各股室(中心)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规划财务股,具体负责全局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了保障,确保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
在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中,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努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重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试点工作。
(四)部门整体收支预算及执行情况。
1.部门财务收入情况
2021年部门财务总收入1194.38万元,比2020年增加75.98万元,增加的原因是与上年相比多增加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项目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 贫专项经费项目。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194.3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上年结转0万元。
2.财政拨款收入情况
2021年部门财务总收入1194.38万元,比2020年增加75.98万元,增加的原因是与上年相比多增加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项目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 贫专项经费项目。其中:本年收入1194.3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194.38万元(本级财力954.56万元,专项收入239.82万元,执法办案补助0万元,收费成本补偿0万元,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
3.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2021年部门预算总支出1194.38万元。财政拨款安排支出1194.3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54.56万元,占总支出的79.92%,与上年对比减少6.67%。主要原因一是单位人员结构变化,行政人员减少一人,事业人员增加一人。二是大学生村 官招考录用后,基本支出减少预算。项目支出239.82万元,占总支出的20.08%,与上年对比增加6.7%,主要原因分析是与上年相比多增加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项目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 贫专项经费项目。
4.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数和2020年预算数减少。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
2021年因公出国(境)团组0次,出国(境)0人。实际发生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和2020年一样无因公出国(境)预算安排。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021年购置公务用车0辆,公务用车保有量1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万元。其中:购置费0万元,比2020年预算减少0万元;运行维护费2万元,比2020年预算减少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2020年持平。
(3)公务接待费
2020年预计执行国内公务接待175批次,900人次,接待费开支2.5万元;外事接待0批次,0人,接待费开支0万元。公务接待费和2020年比下降。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强化部门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武定县财政局关于印了<2020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细则>的通知》(武财绩〔2020〕5号)和《武定县财政局 中共武定县委组织部 武定县审计局关于印发<武定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武财办〔2020〕15),我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我局2020年度绩效工作进行评价。
绩效评价目的:按照年初绩效评估指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内控机制,合理分配人、财、物,完成部门职能目标,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成立评价小组。成立了由局绩规划财务股、办公室组成的绩效评价工作小组。
2.组织实施:收集查阅资料。评价小组收集了相关规章、制度、职责、工作计划等各种资料填报相关数据,询问有关情况。
评价小组对收集的各种资料和2021年部门整体支出数据进行核实,确保资料真实可信、准确无误。评价小组通过对资料分类整理和分析,按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形成自评结论。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投入管理情况
2021年部门财政拨款收入1194.38万元,财政拨款安排支出1194.3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54.56万元,项目支出239.82万元,主要用于单位职工工资福利支出755.7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98.5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125.28万元;大学生村 官工作生活补助93.19万元,“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助10.32万元;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21.77万元;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63.23万元;单位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12.02万元;原国有企业改制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支出152.0万元;单位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支出35.57万元;单位职工公务医疗保险缴费支出18.68万元;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支出47.42万元。
(二)履职完成情况
1.全力应对疫情影响,把“稳就业”摆在更突出位置。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年内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补贴资金88户359.94万元,惠及参保职工2806人。二是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各类专场招聘会逐一取消。大力推广使用“一部手机就业通”,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用工岗位31443个,其中省外岗位19591个、省内岗位8583个、州内岗位3269个;举办网络招聘3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1443,参加网络招聘2562人。成立了红土田易地扶贫搬迁点和金沙社区移民搬迁点“就业创业服务站”,下拨服务站创建工作经费10万元,建立了搬迁点群众就业帮扶的长效机制。三是突出抓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继续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就业计划”,针对下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和农转城人员,落实好就业帮扶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0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0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01人,登记失业率2.92%,控制在州下达指标范围内。四是切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抓“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用足用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各类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发展升级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完成“贷免扶补”扶持创业158户2370万元,完成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26户1890万元,共发放贷款284户4260万元。五是就业培训有效开展。根据市场需求、群众需求和产业需求,重点突出对扶 贫易地搬迁点、移民搬迁点、重点地区群体、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工作。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3.91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2.46万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768人次。六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继续加大省外转移输出力度,加强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的区域劳务协作,提高规模化、组织化输出程度。截至目前,完成有组织点对点劳务输出16批次573人,组织化输出5000多人。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万人,其中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0.58万人。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1.8万人次,转移就业率达76.6%;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3%。七是贯彻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截至目前,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560人35.04万元;兑付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1627人107.9万元;创建就业帮扶车间22个,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1911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249人,兑付奖补资金33.72万元;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2145人,1-6月每人每月发放补贴500元,7月起每人每月发放补贴800元,全年发放补贴1537.9万元;年内兑付劳务经纪人就业创业服务补贴154人46200元;兑付省内外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1875人126万元,省外务工交通费补助242人16.39万元,外出务工奖补1355人84.65万元。
2.注重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一是继续深化社保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持续做好“中人”待遇平稳过渡工作。推进落实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出台了《武定县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对中小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实施精准扩面。截至12月底,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8956人,其中在职人员参保612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886人,其中在职人员585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21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79720人;工伤保险参保18895人;失业保险参保6648人。三是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累计为全县参保企业、单位减免社会保险缴费负担4602.37万元,其中:执行降费政策减轻养老保险缴费2565.34万元,工伤保险0.68万元,失业保险130.86万元;执行疫情期间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减轻养老保险缴费1148.47万元、工伤保险252.53万元,失业保险504.49万元。四是严格防控基金运行风险。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机制,提高非现场监督能力,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全过程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严防基金流失,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全年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0324万元,支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28249万元。五是做细做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推广使用“云南人社12333”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手机APP人脸识别进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自助确认工作。完成370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整理及移交工作。六是积极落实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信息筛查比对,做好人员标识,建好台账,完成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作,为符合条件的1499名贫困人口、6175名低保人员、267名五保对象按100元档次标准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79.41万元;为988名重度残疾人按200元档次标准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9.76万元;为3021名正常缴费的三、四级残疾人发放100元的缴费补贴30.21万元。
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人才人事工作。一是做好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相关工作。年内新增录用事业人员203人,其中引进事业单位紧缺人才7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3人,转聘4人,配合教体、卫健部门做好专项招聘91人,大学生村 官定向招聘事业人员13名,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安置2人,退伍军人安置13人。二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完成2019年度各类人员统计和年度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落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创新。认真做好2020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相关工作。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管理、正常晋升职务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工作。更新2019年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库。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继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4.聚焦根治欠薪目标,注重防控劳动关系风险。一是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行为,提高广大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发放宣传单4600多份,各成员单位在全县范围内悬挂宣传布标37条,电子屏宣传显示53块,开展现场宣传17场次,咨询人数1300多人次。二是切实抓好治欠保支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法治手段根治欠薪顽疾,确保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目标如期实现。严厉打击恶意欠薪、恶意讨薪、强迫劳动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工作。继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用工信息网上申报备案。四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能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争议处理效能。五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察与专项检查,继续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和劳动用工法律法规情况等专项检查活动,落实“黑名单”、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以及治欠保支通报等制度,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建设。年内督促30个工程项目累计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269.55万元,57个工程项目退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193万元;对10个工程项目进行缓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缓交金额495.83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累计余额3047.47万元,应急周转金100万元。
(三)履职效果情况
1.经济效益评价
总的来说2021年预算配置控制较好,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总额以内,除政策性工资预算追加以及其他工作经费预算追加外,没有其他相关事项的预算调整,我单位预算“三公”经费总体控制好,未超本年预算且在上年决算支出的基础下削减,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源节流。资产管理方面,在财政局国资部门的指导下,按政策要求于本年进行了系统资产盘点和清理,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不空置。
2.可持续影响效益评价
我单位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基本保障了我局工作的正常运转,预算执行上我单位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在资金的使用上也是按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使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确保了每项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发挥该有的作用,2021年我部门很好地完成了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
(四)社会满意度及可持续性影响
服务对象满意度在90%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年初预算公用经费是按在职人员人均8140.00元预算安排,单位刚性支出事项多,比如:驻村队员工作经费和差旅费补助、保安费、保洁费、自收自支员社会保险费、单位法律咨询顾问费、公益性岗位人员失业保险费、电梯维修检测费等。安排的公用经费无法满足单位正常运转,在公用经费细化时很难做到精准,导致实际公用经费支出明细时有改变,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二)整改情况
1.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控性,提高单位预算执行力度。
2.加强资产管理,做好资产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及时录入更新购置资产,使资产变动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一致。
3.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核。在费用报账支付时,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审核、列报支付、财务核算,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和公开情况
根据财政相关要求,强化绩效自评结果应用,我局将绩效自评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推动绩效目标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推进绩效运行监控制度化、常态化。
在绩效评价方面,我单位按照项目决策、管理、完成及效果四类指标,对资金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评价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制度机制、调整支出结构相关建议,为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21年度,我单位不涉及重点项目预算及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绩效制度,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接受社会监督。
六、主要经验和做法
根据相关要求,对2021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所有支出开展绩效自评,确保绩效自评覆盖率达到100%。并且在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开展2020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工作,确保自评覆盖面达到100%。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对预算执行与调整情况、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全面反映整体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
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10月31日
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21年度)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全面贯彻落实州第八次党代会、州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兼顾好不同社会阶层的具体利益,做好新形势下原国有改制企业的有关工作,事关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帮扶承担部分社会保险负担。支持帮扶从事灵活就业的原国有企业改制企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对其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当年晚最低缴费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女年不满40周岁,男年不满45周岁的补贴40%;女年满40周岁不满45周岁,男年满45周岁不满50周岁的补贴50%;女年满45周岁以上,男年满50周岁以上的补贴60%。
(二)项目绩效目标
2021年县级财政预算安排152万元,用于原国有企业改制人员社会保险专项补助。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按照原国有企业改制人员社会保险专项补助有关文件要求,对各类用人单位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其新招用就业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缴纳部分给予补贴,个人缴费部分仍由人承担。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按照年初绩效评估指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内控机制,合理分配人、财、物,完成部门职能目标,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根据《武定县财政局关于印了<2021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细则>的通知》(武财绩〔2021〕4号)和《武定县财政局中共武定县委组织部武定县审计局关于印发<武定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武财办〔2020〕15),我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我局2021年度绩效工作进行评价。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成立评价小组。成立了由局绩规划财务股、办公室组成的绩效评价工作小组。
2.组织实施:收集查阅资料。评价小组收集了相关规章、制度、职责、工作计划等各种资料填报相关数据,询问有关情况。
评价小组对收集的各种资料和2021年部门整体支出数据进行核实,确保资料真实可信、准确无误。评价小组通过对资料分类整理和分析,按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形成自评结论。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评分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以促进社会就业为根本,实施社会保险补贴为核心,以不断完善低保、救助、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原国有企业的有关工作,努力帮助困难人员、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改革发展成果。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2021年为符合政策的原国有企业改制人员400人,其中:医疗保险费100人缴社会保险费150.00万元。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根据《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楚雄州原国有改制企业有关工作的意见》(楚字〔2012〕28号)、《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贯彻执行楚字〔2012〕28号文件有关社会保险补贴问题政策解答的通知》、《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楚雄州财政局关于实施社会保险补助的通知》(楚人社发〔2012〕73号)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项目由武定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落实,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补贴政策的作用,积极引导符合政策规定条件行业和单位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2021年为符合政策的原国有企业改制人员400人,其中:医疗保险费100人缴社会保险费150.00万元。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以促进社会就业为根本,实施社会保险补贴为核心,以不断完善低保、救助、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原国有企业的有关工作,努力帮助困难人员、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改革发展成果。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2.加强政策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经办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预算编制时参照上年的补贴人数预测下年支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人员生病或其原因,符合条件的原国有企业改制人员都有变动,资金支付变化较大。
七、有关建议
无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10月31日
上一条:武定县香水小学整体支出绩效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2021年) |
下一条:武定县近城小学2021年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