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义代表:
你在武定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集中清运108国道路段乌龙河流域垃圾及增设垃圾池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规划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改善城乡发展面貌,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武定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及《武定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我县在城市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在农村全面实施“七改三清”,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积极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城乡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二)项目实施情况
1.统一采购垃圾清运车及密闭箱体。全县共采购垃圾清运车31辆并分配到各乡镇投入使用,资金208.8万元。其中,环州乡2辆、东坡乡2辆、田心乡2辆、白路镇2辆、已衣镇2辆、插甸镇2辆、发窝乡2辆、万德镇2辆、狮山镇6辆、猫街镇3辆、高桥镇6辆。共采购密闭垃圾箱180只并下发到各乡镇投入使用。资金128.12万元。其中,狮山镇40只、猫街镇24只、高桥镇24只、插甸镇12只、白路镇12只、万德镇12只、已衣镇12只、发窝乡12只、田心乡12只、东坡乡12只、环州乡12只。
2.规范建设村庄垃圾池。我县按照50户以下自然村须有1个垃圾池、50-100户自然村须有2个垃圾池、100户以上自然村须有3个垃圾池的标准,结合实际共计划新建村庄垃圾池1421个,包括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垃圾池1248 个,非贫困乡镇和非贫困村垃圾池173个。贫困乡镇和贫困村1248个垃圾池包括狮山镇230个,猫街镇71个,高桥镇119个,插甸镇177个,白路镇97个,万德镇143个,发窝乡116个,田心乡111个,东坡乡97个,环州乡87个。贫困乡镇和贫困村1248个垃圾池的建设资金由县扶贫办审核并下发,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自行组织实施。非贫困乡镇和非贫困村173个垃圾池包括狮山镇86个、猫街镇17个、高桥镇70个。非贫困乡镇和非贫困村173个垃圾池建设资金由县住建局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融资贷款中下达,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自行组织实施,目前县住建局已下达建设资77. 85万元至相关乡镇。截至目前, 非贫困乡镇和非贫困村垃圾池已竣工173个并验收完成交付各乡镇管理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增强力量保障。根据村庄实际,集中配备一批农村日常环卫保洁工具,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清扫保洁人员,原则上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200户(含200户)以上自然村保洁人员不能低于3人。发挥村集体在村庄日常保洁维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将定期组织农户开展清扫保洁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管理,划分农户卫生责任区,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在现在垃圾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新建,解决垃圾池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二)推行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垃圾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收费机制。按照每人每月1—3元确定垃圾收费标准,承担必要的生活垃圾日常保洁和垃圾处理费用。
(三)明确管理职责。根据河长制工作职责,加强与县水务局沟通对接,将向乌龙河流域乱倾倒生活和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加大处罚力度。
(四)强化清运管理。根据生活垃圾清运的职责范围,加强与狮山镇人民政府的沟通对接,将公路沿线村庄生活垃圾的清运纳入狮山镇收运范围,坚持做到垃圾及时清运,不堆积、不外溢。
感谢你们对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武定住建工作。
武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9月30日
上一条:武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武定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2号建议的答复 |
下一条:武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武定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