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严守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落实省州稳增长各项措施,工业网报数据总体较快发展,但受乌东德电站的负拉动影响,全县工业增速小幅回落。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6374.0万元,同比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6.2个百分点,高于全州(14.7%)1.1个百分点,位居全州10县市第3位。
(一)轻重工业发展失衡。轻重工业的比重严重失衡是我县长期存在的问题,从本月情况看,轻工业累计增加值2830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虽然轻工业总体增长平稳,但增加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轻工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拉动较小。
(二)主要类型增加值呈“一增两减”态势。全县主要涉及3个类型,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1203.5万元,同比增长2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59.6万元,同比下降65.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4610.8万元,同比下降8.7%。
(三)三大门类增加值呈“两增一减”态势。采矿业增加值63930.1万元,同比增长70.5%;制造业增加值36181.6万元,同比增长1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6262.3 万元,同比下降27.5%。
(四)主导行业总体平稳增长,电力行业下降明显。全县36户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涉及十一大行业,其中有四个行业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加值的90.3%,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起主导性作用。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38525.2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2%,同比增长87.0%,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25404.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6%,同比增长39.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3000.2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9%,同比增长17.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6262.3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6%,同比下降27.5%,负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4个百分点。
(五)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主导产品呈上升趋势。高钛渣、铜金属含量、生铁等主导性产品呈上升趋势。全县涉及十九种产品,增长最快的是高钛渣,同比增长70.9%,下滑最严重的是焙烤松脆食品,同比下降19.9%。
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本月止累计
|
去年同月止累计
|
增速±
|
高钛渣
|
吨
|
199147.67
|
116524.21
|
70.9
|
魔芋粉
|
吨
|
621.08
|
374.40
|
65.9
|
铜金属含量
|
吨
|
9623.34
|
6358.75
|
51.3
|
炸药
|
吨
|
10235.28
|
8435.11
|
21.3
|
生铁
|
吨
|
31488.11
|
26238.21
|
20
|
生物质颗粒
|
吨
|
28054.00
|
23642.60
|
18.7
|
水泥混凝土电杆
|
根
|
18534.00
|
15899.00
|
16.6
|
建筑用模板
|
块
|
876684.00
|
778840.00
|
12.6
|
◇铁精矿
|
吨
|
1494280.92
|
1367462.49
|
9.3
|
耐火材料制品
|
吨
|
2864.49
|
2676.00
|
7
|
钛精矿
|
吨
|
10933.43
|
10753.77
|
1.7
|
熟肉制品
|
吨
|
568.30
|
562.60
|
1
|
砖
|
万块
|
9425.00
|
9598.00
|
-1.8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351299.83
|
370199.54
|
-5.1
|
风力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0129.89
|
10948.00
|
-7.5
|
水泥◇
|
吨
|
60943.09
|
67716.11
|
-10
|
焙烤松脆食品
|
吨
|
6345.17
|
7926.13
|
-19.9
|
冷冻蔬菜
|
吨
|
2930.33
|
0.00
|
|
光伏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2785.90
|
0.00
|
|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市场需求萎缩。受疫情影响,除医疗防护和生产生活必需物资的行业外,其他行业销量和市场需求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冶金行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本月还存在签订合同以后还拒收货的现象,造成存货较多,生产动力不足。
(二)产销不畅,库存积压,资金紧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但多数企业仍面临产销衔接不顺畅、产成品存货多、资金回款难等问题。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销售率96.2%,比上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
(三)融资难仍是企业颈瓶难题。虽然中央、省、州有利好的融资政策,我县也先后出台了一些支持企业稳健复工复产的相关惠企政策,但由于融资门槛过高,需要固定资产作抵押物,绝大部分企业因条件受限,仍然未享受到这些惠企政策,融资难仍然是企业当前最难解决的颈瓶难题。
(四)新建投产企业入库少,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截止9月末,全县只有1户新建投产企业达到规模入库统计,但规模较小,拉动不大,现有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增量已经成为制约全县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必须不断转型升级,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经受住考验,立于不败之地。一要主动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创新产品服务,以顺应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二要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面监测,最大程度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降低财务费用和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三要努力开拓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齐步走,降低营销成本,开拓新市场。
(二)继续做好达规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保证优良存量,积极发展增量。相关部门对准备达到或已经达到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的企业,要做好重点跟踪,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已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及时入库。
(三)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积极培育实力雄厚、主业突出、创新力强、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的引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和委托加工等形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链,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提高全市工业整体经济效益,从而解决就业、培育税源,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四)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是增强经济活力、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当从项目源头抓起,工业招商应围绕工业发展短板和提质增效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辐射带动效应强的企业,重点关注并引进高新技术行业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发展项目,增添工业经济新的发展动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五)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开源节流。落实国家和省、州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落地情况和落实效果,帮助民营企业解忧纾困,加大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审批效率,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充分发挥产销对接会作用,政府搭桥帮助企业扩大订单来源,提高订单成交率,促进企业产销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