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武定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2-1206003 公文目录:政府文件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12月05日 发文字号:武政办发〔2022〕19号 主  题  词:农业 三年 行动方案 标      题: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武定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6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武定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定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十次党代会以及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楚政办通〔2022〕36号),结合武定县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聚焦粮食、蔬菜、特色林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武定鸡(肉鸡)、肉牛、生猪和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多措并举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发展目标。锚定三年跨越目标,到2024年,全县“特色畜禽养殖、高山绿色蔬菜、优质粮豆、中药材、特色林果、食用菌、特色花卉、现代烟草”高原特色农业“八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53.8亿元增加到60亿元,农业增加值由2021年的60亿元增加到7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6:1以上。

1.粮食产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粮食产销平衡能力,按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思路,稳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粮供应能力,积极发展冬早玉米、冬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持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到2024年,全县粮食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40.2万亩、12.6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亿元。

2.蔬菜产业。坚持错季化、外向型发展,优化品类结构,提升小包装蔬菜比重。加大绿色生产和喷滴灌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化、有机化生产,加大产地初加工、冷链物流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滇中重要蔬菜基地和出口基地。以狮山、插甸、白路、高桥、猫街等乡镇为重点,种植西兰花、甘蓝、甜脆豌豆、早青豌豆、早青蚕豆、娃娃菜、豌豆苗等品种,到2024年,全县发展蔬菜20万亩以上,产量33.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

3.果产业。建设小浆果、早熟优质鲜食葡萄、优质柑橘、优质芒果等果园,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大力推广现代设施栽培模式,建立健全分级分拣标准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到2024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产量4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6亿元。核桃等坚果产业实现从“大”到“强”转变。到2024年,全县稳定种植核桃等坚果85万亩以上,产量3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5亿元。

4.花卉产业。提高花卉新品种自主研发及商品转化能力,改造提升低端简易花卉大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模式,提升优质鲜切花比重,加快金沙社区鲜花产业示范园建设。到2024年,全县花卉种植1万亩以上,产量7亿枝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7亿元。

5.中药材产业。依托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康骋生物科技公司、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高寒冷凉山区大力发展以滇重楼、三七、黄精、丹参等为主的标准化优质中药材种植,推进“云药之乡”万亩生产基地建设,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先武药业有限公司制药厂项目实施,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开发中药饮片和药食同源等产品,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到2024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产量0.7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7亿元。

6.食用菌产业。加大野生菌保育促繁力度,依托云南同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定春江珍稀菌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县林间空地和一般农地大力发展野生菌仿生栽培和人工食用菌栽培,按照良种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推进以香菇、平菇、金针菇、羊肚菌等为主要品种的人工食用菌栽培。到2024年,建成10万平方米人工食用菌生产基地,年均种植人工食用菌3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产量1000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0.4亿元。

7.武定鸡(肉鸡)产业。以“武定鸡”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地理性商标注册产品品牌为基础,充分发挥“武定鸡”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以“武定鸡”品牌的特色畜禽养殖产业的“一县一业”建设。规范武定鸡保种、养殖、销售、品牌运营,加强武定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依托武定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武定鸡养殖、加工、冷链、销售、溯源全产业链全周期运营的有效途径,引领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将武定鸡(肉鸡)产业打造成为全县最具影响力的特色示范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产业,把武定县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地方特色壮鸡养殖基地县”。到2024年,全县出栏武定鸡(肉鸡)1540.73万羽以上,肉产量2.62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12.87亿元。

8.肉牛肉羊产业。坚持大力推行“政府+金融+保险+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坚持政府统筹、党建引领、保险护航、金融支持、龙头带动、农户主体、技术创新7大要素,大力推行“政府+金融+保险+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围绕武定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强化种源端、销售端建设,做大养殖规模,强化市场开拓,提升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组织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推进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建设成为全省优质肉牛主产区、规模适度养殖区、种源基地和重要肉牛生产基地,把插甸牲畜交易市场打造成为滇中地区的肉牛交易集散中心。到2024年,全县出栏肉牛9.3万头以上,肉产量1.29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10.1亿元;出栏肉羊26.98万只以上,肉产量0.51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4.28亿元。

9.生猪产业。实施生猪生产发展提升行动,逐步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实现工厂化养殖与农户散养“双增”,提高养殖总量。全力推进全县生猪养殖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我县助推脱贫成效巩固、衔接乡村振兴产业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国家产业资金支持,全面落实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扶持政策,着力把神农集团文笔山基地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提升屠宰加工能力,优化猪肉供应链,加快推进全县生猪屠宰厂(点)建设,构建“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现代化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种猪生产基地和猪肉保供基地。到2024年,全县出栏生猪54.95万头以上,肉产量4.78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9.37亿元。

10.烟草产业。围绕“稳固烟叶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融合发展”重点,以烟草公司和烤烟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推动烤烟向贫困地区倾斜,稳烟区、稳烟农,巩固烟叶产区地位,做精现代烟草产业,推动烟草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按照消费需求和国家批准计划组织卷烟供应,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发展优势。到2024年,全县优质烟叶稳定在9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1亿元。

11.乡村旅游产业。大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工作,力争新建田园综合体1个,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高综合效益。到2024年,全县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

二、重点工程

(一)紧扣绿色高效,做优一产

1.实施良田沃土强基工程。全面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等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以建设3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切实提高耕地有效灌溉率。到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提质改造15万亩以上,农田有效灌溉率达37%。(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实施绿色发展引领工程。依托“一江一河(金沙江、勐果河)、四区(东部山原区、西部山原区、北部河谷区、南部高原区)、五山(大黑山、万松山、马头山、关天山、狮子山)、十五坝(东坡、利米、田心、近城、九厂、禄金、万德、高桥、猫街、白云庵、龙庆关、插甸、大村、七排、发窝)”资源优势,强化“一核牵引、两园示范、三区布局、四带联动”的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一县一业”,积极推广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顺丰洱海模式”,大力推广粪肥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措施,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到2024年,全县“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管局、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实施农业设施提升工程。全力打造高原特色蔬菜、精品花卉、特色水果、畜牧业、食用菌、优质粮豆、地道中药材、现代烟草等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先进设施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中小型高效适用机械装备,建设1000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蔬菜中高端设施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花卉无土栽培面积达1000亩以上,创建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展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实施农业生物安全工程。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建设重点区域监测点,开展高效安全防除技术推广应用。加强草地贪夜蛾等植物病虫害防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实施常态化防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紧扣加工增值,做强二产

1.实施产地初加工提升工程。强化标准引领,聚焦粮食耕种收机械化、蔬菜小包装净菜加工、花卉水肥一体化、中药材高效绿色种植和产地初加工、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食用菌初加工等重点环节,全面提高种植、加工环节设施化水平。推进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畜产品分级分割、生鲜速冻,提升集中屠宰规范化水平。到2024年,外销菜中小包装比例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以上,花卉A、B级花达到60%以上,食用菌初加工达70%以上,建成1条以上水果标准化分拣线、约1000立方米的气调库,打造一个高原特色设施化示范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实施精深加工延链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布局,统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支持“武定鸡(肉鸡)为主的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进馅料类、休闲食品类精深加工。建设中药饮片产品生产线,推进道地中药材药食同源产品精深加工。到2024年,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实施加工园区建设工程。以“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多规合一”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工向园区集中,重点推进武定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武定肉鸡产业园的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产品创新能力,培育要素聚集、产业链条完备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责任单位: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投资促进局、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紧扣融合发展,做大三产

1.实施市场拓展畅通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设线上店铺,开发适宜电商销售、运输便捷的产品,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新建农产品保鲜冷藏设施5万立方米,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供销社、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展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按照“八有三档”标准创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加快“三品一标”发展,持续组织开展省、州绿色食品“名品名企”申报、推荐、评审工作,开展品牌农产品线上线下推介,培育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到2024年,全县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24个以上,获云南省“名品名企”5个以上,认定楚雄州绿色食品“名品名企”8个以上,涉农地理标志产品1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金沙江勐果河低热河谷特色农业发展区和金沙江风情大旅游区、休闲农林及民族风情大旅游区;利用狮子山、水城河、己衣大裂谷等自然生态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环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乡村示范乡镇8个、精品示范村99个、美丽村庄1121个,争创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旅游重点村,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赏、食、享”融合的多产品开发,拓展功能、丰富业态、创新场景。(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区为引擎、优势特色产业园为依托,协同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到2024年,成功创建“一县一业”武定鸡(肉鸡)示范县,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达5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实施倍增计划,培育融合主体

加快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培强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种养类、加工类、物流类、营销类等10亿元级、5亿元级、1亿元级的“链主”企业,推进“双绑机制全覆盖,建立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等合作方式,积极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 分红”等模式,让农户长期、稳定、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到2024年,全县新增州级以上农(林)业龙头企业10户、农民合作社30户、家庭农场6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林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注重科技创新,促进动能转换

1.实施种业振兴工程。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楚雄州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为依托,抓紧启动种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出台实施意见,着力实施良种选育及引进试验示范工程。实施以武定壮鸡为重点的种质资源保护工程,今年内完成现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到2025年建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创新实验基地、种子选育专家工作站,培育引进一批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实施繁种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一体的农作物繁种基地。到2024年,实现全县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生猪、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41%和34%以上,水产种苗自给率达到85%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75%以上,商品化供种率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实施技术创新集成推广工程。加强与国内院校企科技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开展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有机化、设施化、数字化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繁制种和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农作物生产全程化示范区,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精深加工、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加大自动饲喂、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等新装备示范推广,中试和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智能装备,推进生产、加工、供应、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到202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发展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实施数字农业赋能工程。建设农业自然资源、种质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绘制高原特色农业“一张图”,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服务。大力发展“5G+智慧农业”,丰富5G在“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的应用场景,支持5G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网络销售、电商直播等领域应用,开展智慧农业产业园区、智慧农场、智慧种业、智慧田园等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食品制造和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种子端、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4年,建成覆盖农业全产业链,集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数据云平台,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100%,“云农 12316”平台用户达到1万人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建设基地农业物联网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推进质量安全数字管控全程化,推进从田间到消费者全程数字化,做到全程可追溯。年内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要实现100%可追溯。力争打造1个基于5G网络支持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扩大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活力

加强与沿海大中城市农产品产销合作,加强“沪滇协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推进以园区为主的“飞地经济”、农产品供应链招商合作建设,建设直采直销绿色食品供给基地,推动“武品出滇”。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冷链物流贸易设施和境外产业基地,加快农产品出口流通,搭建境外销售贸易平台,提高农产品外销比例。到2024年,全县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达5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信商务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农业现代化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三农”工作季度调度重要内容,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分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组,定期研究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各乡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委、政府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推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分类精准施策,定期调度分析,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二)完善投入机制。一以贯之抓好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落实,持续组织参加楚雄州绿色食品“10优农产品”和“5强企业”“5佳创新企业”认定,并给予一定扶持。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组建相关重点产业基地,建立重点项目动态储备库,完善投资奖补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争取上级债券项目。积极开展中央和省州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广运用“一部手机云企贷”、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贷款产品。用好“涉农整合资金中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统筹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优化用地支持。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在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和符合耕地认定标准的前提下,可采取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间作、轮作、套种的方式利用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发展无土基质栽培等设施农业。积极支持在可以垦造耕地的荒山荒坡上种植果树、林木发展林果业。

解读《武定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