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司法局关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共武定县委、县人民政府: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司法局以落实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核心,以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为重点,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地落实。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切实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学习计划,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作出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学习研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着力提高学习效果。二是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紧紧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的学习,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结合“大走访”实际,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活动,促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深入基层。三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局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对法治建设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
(二)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执法质量效能大幅提升。一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统筹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及时履行党政主要领导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工作职责。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要求,组织起草我县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逐一细化,明确工作目标,及时下发工作提示,确保法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及时向上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实现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常态化。二是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清理,积极推进执法证件申领及换证工作,保证执法人员持证执法、亮证执法,2022年换发新式执法证免试换证共计331人,行政执法证到期年满50周岁免试换证49人,参加2022年度行政执法证网上培训考试共计203人,考试通过162人,申请及换发法制督察证18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的意见》(云政办发〔2022〕51号)文件,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工作全面落实。全县共制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28项、不予处罚事项清单206项、从轻处罚事项清单187项、减轻处罚事项清单177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13项、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2项、直接适用国家税务总局首违不罚事项清单14项、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53项、车驾管业务“一证办”减证便民18项。三是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2022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0件,受理20件,办结19件。认真落实3个100%,即:100%受理,100%现场查看,100%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2022年全县行政应诉案件11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均已出庭应诉,其中驳回原告起诉98件;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11件,判决确认违法1件;撤销或部分撤销4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行政争议。全县40家县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11个乡镇、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确保了政府各项重大决策依法进行。
(三)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有力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一是扎实开展全民普法工作。建立普法责任清单等“三单一书”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狮山镇红土田社区、猫街镇永泉村、田心乡田心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成乌龙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基地。配合省司法厅在猫街镇搭建“习近平法治思想乡村大讲堂”,把猫街村委会建成“云南省‘八五’普法工作联系点”。 在全州率先建成悟尼格村董贵榕法律明白人个人工作室。2022年,我县共发放各种普法宣传资料52162份,法律书籍6321册,展出宣传展板及挂图453幅,出动宣传车48辆(次),法律咨询56场次,解答法律咨询663人(次),出专栏(板报)114期,粘贴宣传标语509条,开展法律知识竞赛4期,576人参赛;培训普法骨干12期1300人次。到学校上法治课49场次97课时,受教育师生31429人(次);开展流动人口法治教育6场次,参训人员2439人(次);开展“法律6+N进”227场次,受教育人数约120859人次。二是深化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筑牢“第一道防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2022年,全县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94次,共受理纠纷789件,调解789件,调解成功749件,成功率94%,涉及协议金额907.55万元。三是多方齐抓攻关,提升矫正成效。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主动适应新时代下社区矫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改革导向,着力创新发展,统筹优化人员配置,积极探索和完善对重点对象的防控措施,实行随时排查,一季一清制度,做到不脱管、不漏帮,不失控。
(四)优化法律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建立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36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实体平台,在15个重点行业部门中挂牌成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为136个村(社区)配备“乡村法务通”机器人,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1件,办结各类公证事项415件,解答法律咨询570人次。二是全面启动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我县11个乡镇136个村(社区)共遴选出680名“法律明白人”已全部持证上岗,共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班16场次,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85场次。三是积极推动公证便民服务,办理公证事项719件,接待来访877人次。
二、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度广度不够。个别司法行政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深入,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二)一体化推进法治建设还不够实,普法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合力还不够足。
(三)公共法律服务方式和供给内容与群众的实际需求意愿还有一定的偏差,“问需于民”还有待加强。
三、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全力统筹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确保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在武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蓝图”。在“八五”普法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和实施。依托乌龙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培育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发展特色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乡村等方面特色标志性项目,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律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建设的参与度。
(三)打造“三块阵地”,推进司法业务创新突破。一是打造普法强基宣传阵地。深入推进普法强基工程,加强“法律明白人”培养,提升“董贵榕法律明白人个人工作室”成效,实现普法元素“满视野”、普法对象“全覆盖”、普法渠道“零距离”、普法效果“满脑海”、普法教育“大合唱”的工作机制,带动其他乡镇构建普法强基补短板“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打造部级标准矫正阵地。持续加强社区矫正建设,按照“三区十八室”总体要求,对社区矫正中心用房进行改造、设施配备,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规范,做到建设标准统一、外观标识规范、功能布局合理。力争2023年“智慧矫正中心”通过司法部验收。三是打造司法行政指挥阵地。利用“互联网+”服务网络中枢与“12348”协调指挥中心联通的热线呼叫、网络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视频监控等子平台,实现机关、司法所信息即时共享。
我局的法治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履职不懈怠,扎实工作不松劲,锐意创新不守旧,群策群力,同心共筑,努力推动法治政府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武定县司法局
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