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4-1113043 公文目录:县统计局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什么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3日

什么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目前,中国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类。

(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基本概念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筹集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

按照现行政府预算体系,财政收入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体为税收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征收的收入;非税收入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补充形式,反映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通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活动。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的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投资收益,包括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政府依法通过社会保险缴费、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补助等方式取得的,并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支出的收入。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安排财政资金的支付,反映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规模。

按照现行政府预算体系,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政府性基金支出是有特定用途的支出,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专门用于支付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规定用途所形成的支出,主要用于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的支出。

(二)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指标的社会经济意义

财政收支活动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履行其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等职能。因此,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统计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围和规模。

1.财政收入指标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一,从财政职能看,财政收入指标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程度。政府为实现社会经济管理等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则是政府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收入不仅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而且为政府直接支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财力基础。

第二,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看,不同级次财政收入指标反映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从预算级次上看,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同级次财政收入指标,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以及不同级次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了中央政府集中财力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第三,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财政收入指标体现政府与企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国民收入创造出来后,通过分配形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政收入既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也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比如,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而取得的收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直接税,则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取得的收入。因此,财政收入指标反映了政府与企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调配社会资源的情况。

2.财政支出指标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一,从财政职能看,财政支出指标反映了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程度。财政支出的目的,是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表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一是保证国家机构运转的需要。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财政支出指标,反映财政资金用于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规模。二是教育、卫生健康、科学技术等社会公共需要。国家通过安排教育、卫生健康、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财政支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公平收入分配的需要。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等财政支出指标,反映国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四是公共设施以及经济建设等公共需要。国家通过安排财政投资和其他经济事务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财政支出指标既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反映财政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看,财政支出指标体现不同级次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职责范围。不同级次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相应地,财政支出也体现了不同级次政府的职责划分情况。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中国财政支出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指标反映中央政府用于国防、外交、公共安全、节能环保和各项社会事业,以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支出规模,反映中央政府对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介入和支持的程度。地方财政支出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利用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收入用于行政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规模,反映地方政府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介入和支持的程度。

第三,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财政支出指标反映了政府对收入分配调节的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每个人占有的财产多少不等、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个人能力和机会的差异等原因,个人收入高低是不一样的,这就会造成贫富悬殊,出现社会分配不公。根据公开、公平和效率原则,国家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为财政支出,在有关部门、领域及地区间进行配置,可以起到再分配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通过对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提高其收入及生活和福利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讲,财政用于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指标,都反映了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有利于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