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232900500010000
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材料之三
关于武定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5年2月18日在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定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武定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全县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落实“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围绕“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的工作主线,积极应对税费收入体量小、土地出让收入低、刚性支出需求大、防风化债任务重、预算收支平衡难的严峻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税费收入征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调整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实现财政总体平稳运行。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92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45271万元的103.6%,完成调整预算数49597万元的94.6%,同比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33581万元,非税收入1334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67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52146万元的109.8%,完成调整预算数273480万元的101.2%,同比增长15.2%。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921万元,返还性收入313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6354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255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361万元,上年结转26483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万元,收入合计31000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6750万元,上解支出7899万元,债券还本8530万元,调出资金3026万元,支出合计296205万元,年终结转13803万元(含增发国债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结转2794万元),全部为上级专项资金结转。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4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9892万元的6.8%,完成调整预算数1338万元的100.4%,比上年同期3811万元减少2467万元,下降64.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94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9522万元的4.9%,完成调整预算数944万元的100.3%;污水处理费收入完成38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70万元的143%;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完成1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00万元的1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448万元(含新增专项债券4000万元和置换专项债券50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4264万元的76%,完成调整预算数24470万元的75.4%,比上年同期21271万元减少2823万元,下降13.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759万元,转贷政府债券收入608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9000万元和再融资专项债券51800万元),上年结余1850万元,调入资金3026万元,收入合计7277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448万元,上解支出30万元,债券还本51800万元,支出合计7027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501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结转234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4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807万元的104.2%,完成调整预算数841万元的100%,比上年同期7万元增加834万元,增长119倍。上级补助收入9万元,收入合计85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84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6万元的52.5倍,完成调整预算数840万元的100%,比上年同期16万元增加824万元,增长51.5倍。调出资金10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65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2683万元的90.2%,完成调整预算数57680万元的98%,比上年同期50295万元增加6223万元,增长12.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004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4534万元的124%,完成调整预算数59662万元的134.2%,比上年同期46033万元增加34013万元,增长73.9%;当年收支结余-23528万元,上年结余5692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3398万元。
(五)县级“三保”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县级“三保”支出完成1302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32423万元的98.3%,其中:保基本民生36821万元,保工资88832万元,保运转4565万元。县级“三保”按照政策标准应保尽保。
(六)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全县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70944万元,占2024年政府债务限额373549万元(含2023年省州核定的限额311949万元和2024年下达新增债券额度61600万元)的99.3%。其中:一般债券余额198651万元,占一般债务限额201056万元的98.8%;专项债务余额172293万元,占专项债务限额172493万元的99.9%。
(七)增发国债项目执行情况。2023年结转增发国债项目资金23810万元,2024年新争取到位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785万元,根据项目进度已安排支出28595万元,支出进度100%。
上述数据均为快报数,待州财政局正式批复我县财政总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将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武定县人民政府关于武定县2024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已报经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强化财政政策落实,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保障各项财税支持政策落地见效,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减税降费持续落实。推动优化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全县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6681万元,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惠企纾困叠加发力。筹措投入助企纾困资金4066万元,增添企业发展“新动能”。落实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全县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的合同占比达98.7%,合同金额4693万元。常态化实施惠企利民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累计下达直达资金73642万元,直达资金支付率92.8%,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增发国债彰显效益。增发国债项目28595万元及省级配套3000万元实行库款专项调度,实现增发国债项目资金年度内全额转为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增发国债项目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预期效益。化债政策稳步推进。争取再融资专项债券51800万元,用于偿还禄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融资借款,做到专款专用、精准化债、发挥效益,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风险。
(二)强化收支预算管理,优化做大财政蛋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持续落实《武定县支持财源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十九条措施》《武定县2024年稳增长季度“擂台赛”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抓收入保三保”五项责任交办清单落实落细,形成合力强化财源培植和收入征管。已投产的光伏项目和风电项目分别实现县级税收291万元和361万元,乌东德水电站实现县级税收7455万元和水资源费1639万元,新能源项目税费收入已成为县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实现烟叶税8269万元,主体税源持续巩固。强化税费征管,深入挖掘收入潜能,协调组织耕地占用税1658万元和探矿权出让收入2378万元,有力支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持续提升。向上争取成效凸显。完成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争取228795万元,剔除增发国债项目同口径增长2.2%,争取资金总量排全州10县市第1位。财政支出强劲有力。在土地增减挂项目23919万元和增发国债项目28595万元及省级配套300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有力支撑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达276750万元,同比增支36611万元,增长15.2%,财政支出增长强劲,财政蛋糕持续做大做强。
(三)强化“三保”主体责任,筑牢财政风险防线。县级“三保”全面落实。严格履行县级“三保”主体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库款保障中的优先原则,强化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统筹全县可用财力,落实“三保”支出130218万元,实现基本民生足额兑现、工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有效化解县级“三保”高风险。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全年实现偿还债务本息109888万元,其中:偿还本金82480万元,通过再融资置换本金6561万元,偿还利息20847万元。全年争取到位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新增专项债券5000万元和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再融资专项债券51800万元,有效缓解偿债压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武定工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武定县惠武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现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和市场化转型。金融风险稳步管控。定期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815场次,发放宣传册、环保手提袋36800余份,服务群众累计达13.3万人次。持续做好农金宝、日日昌等P2P网贷平台利益受损群众接访工作,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四)强化民生保障投入,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打细算、节用裕民,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全年完成民生支出22769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3%。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严格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完成教育支出48735万元、增长0.2%。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项目全面落实,持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稳就业促创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筹措投入就业补助资金2724万元,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发放“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032万元。推动医疗卫生发展。完成卫生健康支出18524万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筹措投入资金10357万元,保障城乡居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筹措投入资金12128万元,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筹措投入资金1150万元,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争取农村客运补贴及城市公交发展奖励资金513万元,保障群众出行便利。
(五)强化重点项目保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理念,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进科学理财,强化重点领域支出保障。争取增发国债项目资金28595万元及省级配套资金3000万元,分别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0万元、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4558万元、沙拉河河道治理6100万元、水城河大平地段河道治理5010万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227万元、麻栗园水闸和车米甸水闸除险加固700万元。争取新增一般债券资金800万元用于老年护理院建设。争取专项债券资金4000万元分别用于武定工业园区禄金片区供排水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示范项目2082万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2600万元和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542万元。争取省、州预算内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200万元,保障重点项目前期支出。争取车辆购置税项目资金8339万元,重点支持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路、村道安防建设。争取省、州农村公路养护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资金3139万元,用于2103公里的县、乡、村道路养护,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六)强化脱贫成果巩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三农”投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水支出97349万元、增长59.7%,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推动农村宜居、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争取到位涉农资金77898万元,其中:财政衔接资金31365万元,沪滇帮扶资金5660万元,招行定点帮扶资金2981万元,增减挂项目资金23919万元,其他涉农资金13973万元,全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惠农“一卡通”规范整治。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清理规范“一卡通”政策清单,对43项惠农补贴资金44429万元的兑付情况深入开展检查走访,全面完成发现的4个方面13个问题整改。全年通过“一卡通”兑付各领域涉农补贴资金6874万元,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农村公益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投入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061万元实施14个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争取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2348万元用于农村公益项目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投入7710万元实施千万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七)强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坚持深化改革和管理提质协同推进,强化精细与高效协同,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推动习惯过紧日子。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制定印发《武定县贯彻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二十八条措施》,压减年初预算公用经费10%合计252万元,压减编外人员经费977万元。落实资金统筹机制。强化“四本预算”衔接,从一般公共预算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3026万元,用于弥补专项债券付息缺口。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建立定期盘活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绩效管理质效。全面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采取人大绩效监督、部门整体绩效评价、重点项目事后再评价等方式,提高“紧平衡”下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对“四本预算”中的6个重点支出项目11.1亿元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对1个县级预算单位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抽取1个预算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县属国有企业重组及实体化转型,完成2户企业压降目标,开展企业财务审计,强化资产负债约束,增强企业“投、融、建、管、营”能力。深入规范财经秩序。持续深入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财经纪律执行和财务会计行为三个方面14项内容开展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内控机制建设,清理规范“一卡通”财政补贴兑付工作,强化村集体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财经秩序规范,推动全县财政财务管理体系稳定规范运行。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树牢法治思维,认真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推动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落实有关预算的决议和审查意见,认真听取吸纳和研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全力做好审计整改及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县级“三保”在艰难中全面落实,债务风险在困境中稳步管控,全县重点刚性支出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成之惟艰、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乡各部门和全县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担当实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财政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税源结构单一,收入总量小,财政自给率低;二是县级“三保”压力巨大,持续处于全省高风险态势;三是政府性债务规模庞大且进入偿债高峰期,落实存量隐性债务化解置换加剧系统内债务偿还压力,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任务更加艰巨;四是财政收支矛盾愈发尖锐,县级刚需支出增长迅猛,紧平衡、硬平衡状况更加突显,财政运行风险不断加剧。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县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坚持“零基预算、以收定支、“三保”优先、过紧日子、保障重点、绩效导向”原则,强化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全力化解财政运行风险。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基础上,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比上年快报数增长2%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剔除一次性减支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安排(2024年一次性支出支撑因素55514万元退出)。
(一)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786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46921万元增加939万元,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35380万元,占比73.9%;非税收入12480万元,占比2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4354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276750万元减少33210万元,下降12%,剔除一次性政策减支因素同口径增长3%。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860万元,争取上级补助收入189487万元,上年结转1380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661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45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00万元,收入总计2600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3540万元,上解支出789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577万元,支出总计260010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9905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1344万元增加18561万元,增长13.8倍,其中:县自然资源局土地出让收入安排1933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947万元增加18388万元,增长19.4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37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386万元减少16万元,下降4.1%。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安排20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11万元增加189万元,增长17.2倍。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8279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18448万元增加9831万元,增长53.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905万元,争取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0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2501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5000万元,收入总计3040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8279万元,上解支出677万元,调出资金1450万元,支出总计30406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61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841万元增加769万元,增长91.4%。上级补助收入9万元,收入合计161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819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840万元减少21万元,下降2.5%。调出资金800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0452万元,比上年快报数56518万元增加3934万元,增长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4413万元,比上年快报数80046万元减少15633万元,下降19.5%。当年收支结余-3961万元,上年结余3339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9437万元。
(五)县级“三保”预算安排情况。县级国标省标“三保”支出预算安排131230万元,其中:保工资支出90309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36927万元,保运转支出3994万元。年初预算“三保”支出应保尽保。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聚焦财政政策积极作为,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适当的财政支出强度,推动经济持续稳进向好发展。一是落实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好延续、优化和完善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增添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县级安排453万元落实武定县房地产去库存十条措施财政补贴,安排112万元支持稳增长、达规上台阶等奖补政策落实落地。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力争全县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占比不低于90%。用好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助等财政手段,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效能,引导各方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将财政政策着力点由注重支持市场主体向支持市场机制转变。二是强化转移支付争取。争取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203000万元以上,剔除上年土地增减挂和增发国债项目一次性因素增长3%以上。统筹安排县级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五大枢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项目储备和申报,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三是争取债券项目支持。充分利用专项债券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的有利政策,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推动县域重大项目建设。抓住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项目支持,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二)聚集财源建设增量提质,全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财源培植和税费征管,推动财政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一是强化机制协同抓收入。持续推动《武定县支持财源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十九条措施》,严格落实“抓收入保三保”五项责任交办清单,细化目标责任,强化部门协同,严格税费征管,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资源经济,推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培强主体税源抓收入。进一步强化烟叶生产和收购管理,努力提高烟叶收购均价,巩固提升烟草产业的主体税收地位,实现烟叶税收8700万元以上。培植做强新能源税收,强化乌东德水电站、国投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税费征收管理,推进上利普、夭鹰光伏项目和前山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河对门光伏和三月山风电场扩建项目协调争取,推动新能源项目实现年税费收入9200万元以上,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三是挖掘税费潜能抓收入。加大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挖潜增收力度,强化对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的清理处置和统筹,协调推动绿能集团光伏项目耕占税、永吉村保障房商铺处置和高岭土拍卖及处置,支撑税费持续增长。四是推动土地出让抓收入。强化招商引资和要素保障,盘活工业园区、棚改区和乡镇集镇等土地资源,全力以赴组织土地出让收入支撑县级财力。
(三)聚焦民生福祉改善提升,全力加大财政保障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比不低于75%,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惠民实事落实,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营养改善计划及集中连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保障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投入,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投入力度,提升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精准性。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大基本养老、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补助等基本民生领域保障力度。三是支持健康武定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加快补齐医疗卫生发展短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公共服务场馆免费开放,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四)聚焦“三农”投入稳步提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支持政策相对稳定和支出强度持续加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支持农业发展。持续支持和加快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项目,加强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武定壮鸡、肉牛养殖、彝绣等产业持续发展,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培育和提质增效。支持粮食生产、推广运用农业科技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以富民产业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支持农民增收。支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就业促增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人民群众就业增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规范涉农“一卡通”补贴兑付发放,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三是支持农村宜居。推动农村综合性改革,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持续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户厕改造,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支持和加快发展绿色能源,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建设和美乡村、绿色武定。
(五)聚焦发展安全高效统筹,全力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安全观,全力以赴促发展、防风险、护安全。一是兜牢“三保”底线。认真履行县级“三保”主体责任,严格坚持“三保”优先原则,定期分析研判“三保”保障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舆情监测,强化风险处置,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二是筑牢债务防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将政府债务到期本息足额纳入预算,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和安排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等政策支持,推动隐性债务化解。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统筹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充分利用特许经营权,提升投融资能力,妥善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等债权主体对接协商,争取通过债务重组、调整还款计划、展期、降息等政策支持缓释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三是稳控金融风险。持续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常态化宣传教育工作,稳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债务风险,努力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强化金融风险前瞻研判和预警处置,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早期阶段。
(六)聚焦财政改革推动创新,全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落实中央、省、州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精细与高效协同,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力度,完善增量资金与存量资金、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统筹机制。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优先使用单位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支出,优化财政保障机制。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持零基预算与绩效管理相融合。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新增资产配置管控,优化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或项目间预算资金的调剂。贯彻落实水资源税征收管理,推动税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落地。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强化提升绩效目标管理,完善新增重大政策项目和到期政策绩效评估机制,健全重点绩效目标审核,拓展绩效运行监控,持续推进财政重点评价,加大各环节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四是巩固提升内控建设。持续深化单位内控建设,推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从“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依法履行财政职能,强化对财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持续提升全县财政及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五是落实监督整改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落实有关预决算的决议和审查意见,推动落实审计及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关切。加大预决算公开工作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前进的号角已吹响,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县级各部门、各乡镇的协同配合下,认真落实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政治协商会议精神及本次会议决议,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定篇章中贡献财政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名词解释
零基预算:是指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一般债务: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债务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专项债务: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债务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资金使用效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成为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P2P网贷: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借贷模式,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未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直接进行交易。
监督索引号532329005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