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5-0411001 公文目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武定县自然资源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武定县自然资源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武定县自然资源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司法局的指导下,我局严格按照《武定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2024年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工作要点》《中共武定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较好地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工作,局主要负责人全面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落实“一岗双责”具体抓,由局法规股牵头协调局机关各股室、各乡镇自然资源所具体落实,形成层层落实、股室联动、全面推进的机制。

(二)确保工作落实。制定了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及普法工作计划,对《2024年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工作要点》《中共武定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进行了分解和落实,为确保法治政府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三)制定权责清单。县政府赋予我局行政权力事项110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8项,行政处罚事项110项,行政征收事项8项,行政检查事项5项,行政确认事项51项,行政裁决事项2项,其他行政权力4项)。我局安排专人对事项进行了梳理,制定了《武定县自然资源局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并在武定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布。同时,按要求委托下放乡镇行政权力事项6项(其中: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5项),并开展好“传帮带”业务指导培训工作。

(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减环节、缩时限、优服务”目标,全面梳理我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窗口办理,实行“一窗制”统一受理、受办分离、现场办结的新机制。认真落实省、州、县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的要求,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办理不动产登记,积极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共办理水电气联动过户265件。2024年,共办结划拨土地转出让行政审批事项80件,上报农用地征转土地报批面积629.697亩,已获批205.8135亩,均取得用地批复,保障了民生项目。

(五)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窗口办理,逐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运行模式,不自设任何前置条件。将审批办理权和监管权分立,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对有疑惑的审批事项,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查看核实,确保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已经审核通过的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对行政相对人已经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取消或注销相关证书。全局18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窗口受理。不动产权登记流程由原来的初审、复审、审核三个环节简化为申请登记、审核登簿发证两个环节,进一步缩短了办理时限,办理时限由原来5个工作日压减到0.02个工作日,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注销登记、实现了基本同步办结。2024年,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办理登记1960件,办结率100%,“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走在全州前列。

(六)强化耕地保护和国土空间管控。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按年度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乡镇,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人的权利、义务,并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实施耕地补充项目和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确保上级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621356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480702亩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推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已取得州级批复的项目20个已全部施工建设,经过验收入库,已通过部监管16个,目前我县指标库实际剩余耕地数量为102.5235亩,水田规模935.8425亩、粮食产能9.9393万公斤。三是高质量完成耕地流出整改。我县2023年耕地流出整改任务634.09亩,目前已完成整改完成率101.5%。2024年疑似耕地流出整改规模204.07亩,整改完成面积154.86亩,整改完成率75.88%。四是高起点完成《武定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并获批实施。积极开展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目前,全县11个乡镇均完成规划草案编制。五是我县三年干部规划家乡行动(2021—2023年)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共129个行政村,截至目前,纳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信息系统监测的120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规划成果审批和成果入库备案,开展了白马口、东甸、利咪、幺鹰等15个村庄规划动态调整工作,为项目用地提供了规划保障;开展了县城中心城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园区、高桥镇等6个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划定的23个详细规划单元规划编制覆盖率逐步提高。

(七)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修复。一是严格执行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矿产资源审批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规划指导和管控作用,强化矿产资源规划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刚性约束,对不符合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坚决不予审批。截至目前,第四轮规划评估正在委托技术单位编制,第五轮矿规编制技术服务机构正在招投标采购中。二是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自然资规〔2024〕1号)要求,加大绿色矿山建设的宣传力度,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对我县中大型矿山按时序制定了推进计划,有序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三是持续推进过期矿业权清理处置工作。通过前期全面摸排,我县辖区内矿业权总数81个(采矿59个,探矿22个),过期矿业权44个,矿权有效期率由原来的35.85%上升到45.68%。下一步将符合清理条件的矿业权纳入第二批清理范围,计划清理查封时限已超期的3个探矿权,积极有效推进清理处置工作。四是稳步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我县已完成《武定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2024年度完成32个图斑的修复验收,还有5个图斑正在组织实施中。五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县共配置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236名,开展防治知识培训12场次540人、应急演练21场2172人,确保我县不发生重特大地质灾害。田心乡鲁期村委会老把村泥石流滑坡崩塌治理、万德中学滑坡治理工程完成施工并初验。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八)坚持好学法讲法制度。认真落实会前学法、领导干部讲法、党组中心组学法等制度。结合自身工作和本单位的普法重点,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内容作为全局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教育的重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县委组织部举办武定县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重点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班上,县政府分管领导专题做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培训。

(九)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现行的自然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加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对历年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在起草本部门规范性文件时,事先和法治部门衔接沟通,凡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都要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三是规范性文件集体审议前,都经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提交局党组会议集体审议决定。今年,我局没有产生规范性文件。

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十)健全完善决策程序。完善局党组会、局务会的内容、程序,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会审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制约,确保行政权力不被滥用,将土地出让、政府合同、违法案件办理等事项纳入会审范围。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部门联合会审制度,由发改、财政、住建、环保等部门联合会审,科学论证,集体决策。

(十一)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明确法律顾问参与单位的重大决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应诉,规范性文件及合同的审查,改革改制和规章制度建设,信访及重大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法律指导和监督,确保决策于法有据、办事有法可依,有效促进了自然资源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提高。

五、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十二)进一步规范违法案件办理程序。规范落实行政自由裁量权和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进一步明确巡回检查、违法案件处理、办案程序等工作职责。实行巡察、报告、督查、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对案件查处过程实行全程记录,规范执法监察行为;并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积极参加州、县组织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办理水平。

(十三)加强执法人员监督管理。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审查制度,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的,不授予执法资格。严格执行《云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十四)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结合权责清单管理、“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等,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努力提升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十五)大力查处破坏自然资源违法案件。始终保持对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共进行土地、矿产、规划巡查252余次,发现和制止自然资源违法行为85起(其中土地63起,矿产15起);共下达责令停工通知书70份,立案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74件(其中:矿产10件,土地61件,规划3件),违法问题涉嫌构成犯罪的4件,已移交公安机关查处4件(土地1件、矿产3件),没收违法所得32.41万元,罚款138.76万元。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1场次、《武定县县城规划区及高桥镇等10乡镇集镇规划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测算初步成果(草案)》听证会1场、《武定县园地林地草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成果(草案)》 听证会1场。

(十六)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一是对各级交办转办的重点涉矿问题线索,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对摸排出来的问题,建立台账,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对无证勘查采矿、越界勘查采矿和破坏性采矿、建设工程实施中采矿牟利和以修复治理名义进行非法采矿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三是把“三书一函”作为加强行业管理的监督手段,认真分析其中乱象问题和监管漏洞,进一步探索完善市场准入、备案管理、重点监控等措施,有效铲除黑恶问题滋生土壤。2024年,收到监察建议书、司法建议书各1份,已按要求整改复函,未发现新增涉黑涉恶线索。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十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回避、调查取证、告知、审查、送达等执法程序,提高执法透明度。及时对执法证进行清理,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审查制度,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的,不授予执法资格。目前,全局52名正式干部,取得执法证52人。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切实提升办案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发生。

(十八)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编制《武定县自然资源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及时公开本部门机构职责、主要职能、办事程序、行政许可、规划计划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平台,及时发布自然资源政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十九)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群众切身感受为标准,聚焦审批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持续简化审批手续,以加快工程建设项目落地速度为抓手,不断将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加强信用联合奖惩,夯实信用基础建设,运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优化营商环境。

七、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二十)做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一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大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特别是不动产登记,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并结合12345便民平台、信访工作平台、县信访接待工作,进一步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全面摸清底数,加大影响安全稳定重点问题、重点人群的防范稳控措施,全力集中化解,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信访件23件、12345诉求件34条,已全部办结。未发生超期、漏办情况,自然资源系统维稳形势良好。二是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根据要求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三书一函的备案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2024年共有行政复议案件0件,行政诉讼案件10件,结案10件。

八、努力提升工作依法行政能力

(二十一)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强调依法行政“关键少数”,将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把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通过集中学习、会前学法以及邀请专家、律师作法治建设专题讲座,选派干部进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干部法治素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九、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法有差距。个别干部职工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视不够,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深入,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不深不透,对自然资源管理中涉及的政策依据把握不精准,遇到问题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履职。二是执法有差距。自然资源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任务较重,由于体制不完善,机构改革不彻底,一直以来,自然资源综合执法不属于全国七大综合执法队伍,人员编制少,执法装备、经费保障不到位,很难开展行政处罚。现在执法机构队伍机构改革后,县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撤销并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我局未设置执法队伍,下步自然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将面临巨大考验,依法规范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三是行政诉讼案件居高不下。随着房地一体登记、林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职能划入,不动产登记方面的行政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工业园区未批先建违法用地较多,行政处罚难度大,行政诉讼案件增多,败诉率高。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占补平衡指标缺口大。脱贫攻坚期间“边建边批”政策遗留的违法问题整改难度大,导致后续项目用地难以保障,导致自然资源工作一直在整改的道路上,追责问责风险大,干部职工工作压力大。

十、2025年工作计划

(一)提高站位,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法治建设决策部署,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持续培养和强化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加强要素保障。

(二)抓好全员普法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系统“八五”普法规划,统筹谋划,精心准备,创新方式,认真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日等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宣传主题日活动,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学法守法意识,为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自然资夯实法治基础。

(三)抓实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任。一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好部门职能,谋求行政效能最大化。二是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行政规定,做好资源服务保障工作,坚持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严格执法,同时兼顾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大众满意度。三是做好执法队伍机构改革衔接工作,积极主动与有关单位对接,做好执法队伍改革后日常监管发现问题的责任细化、流转交办、协调联动、考核评价等具体措施,确保机改不推后,工作不断档。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对决策权、审批权等重要行政行为的监督,强化对部门和人员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工作理念,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对举报人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积极搭建群众合理诉求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群众矛盾。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群众权益保障和矛盾化解方面的作用,坚决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自然资源听证规定》,推行听证制度,加大规划编制、修订、基准地价修订、征地补偿方案制定、重大行政处罚等事项听证,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推进依法依规和合情合理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社会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各项监督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整改解决。

(五)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为着力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全面应用,加大“交房即交证”和“交地即交证”、水电气过户与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工作的推广力度,全面推行涉税业务的线上“一窗受理”,力争2025年营商环境工作位列全州中上游水平。

武定县自然资源局

2025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