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232900500010000
武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材料之三
关于武定县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9年3月10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武定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武定县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之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央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收支目标任务,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536万元,为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任务数62173万元的100.6%,比上年同期58106万元增收4430万元,增长7.6%。从征收部门看,县税务局组织县级收入57087万元,为变更任务数56741万元的100.6%;县财政局组织收入5449万元,为变更任务数5432万元的100.3%。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979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48448万元的119.9%,比上年同期236617万元增支61376万元,增长25.9%。上解支出预计完成4525万元,比上年同期4219万元增加306万元,增长7.3%。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部分调整变更情况已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53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5171万元,上年结余448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1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268万元,收入总计30779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993万元,上解支出预计452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0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03万元(其中:超收收入363万元,净结余240万元),支出总计30472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070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01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0426万元的39.2%,比上年同期11324万元减收3313万元,降低29.3%,其中:县国土资源局完成7877万元,为年初预算20211万元的40%;上级补助收入1490万元,上年结余2959万元,收入合计1246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264万元,上解支出预计19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5万元,年终结余为0。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07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6719万元的112.6 %,比上年同期27123万元增收2953万元,增长10.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4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2519万元的108.7 %,比上年同期21051万元增加3423万元,增长16.3%;当年收支结余5602万元,上年结余2504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0650万元。
2018年上级财政直汇财政专户资金5793万元,直汇资金支出5793万元。
上述决算数据均为快报数,待州财政局正式批复我县财政总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
二、2018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8年,县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县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意见以及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管好蛋糕”为目标,面对经济持续下行、财政增收困难、刚性支出倍增的严峻形势,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锐意改革创新,强化统筹协调,勇于攻坚克难,财政发展和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财源培植,夯实增收基础。始终坚持把做大财政“蛋糕”作为第一工作目标。一是抓烤烟生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全年实际完成烟叶收购19.89万担,其中指令性计划18.22万担,完成收购价款28858.19万元,实现入库烟叶税6349万元。二是抓转型升级,巩固壮大税源基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营改增”、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取消、停收、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等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抓向上争取,促进产业发展。抓住支持交通、农业、扶贫、水利、工业园区等行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把握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千方百计帮扶产业发展。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32321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486万元,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抓精准帮扶,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继续推进县级领导及部门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积极协调重点企业税收入库,扎实开展“三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四支服务团队”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着力培植税源。
(二)强化收入征管,保总量提质量。面对政策减收、收入增长乏力等诸多困难,全县财税部门始终坚持总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狠抓财政收入不放松。一是强化分析研判,措施精准有力。坚持把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和“抓财税收支专项行动”的落实作为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力抓手,及时分解落实年初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收入目标任务,做到“一月一研判、一月一推动、一月一通报”,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谋早抓实,科学研判,综合施策,确保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积极应对压力,提高征管效率。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和“营改增”及减税降费等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多重减收压力,建立健全税收分析、评估、管理、稽查等机制,着力抓好税源监控,科学分析税源变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征管机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压实征管责任,解决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财税部门税收协管工作,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挖掘增收潜力,拓宽税收渠道。四是强化稽查管控,坚持依法征收。坚决防止和纠正收取“过头税”以及采取“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的行为。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税收组织工作,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杜绝税收的跑冒滴漏。五是规范非税征管,实现应收尽收。对全县非税收入项目、标准、依据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努力克服取消、免征、减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影响,确保非税收入依法依规征缴。全年入库非税收入243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38.9%,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中有升,收入质量逐步提升。
(三)优化支出结构,改善民生福祉。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全县完成民生支出25163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4%。
1.聚焦脱贫攻坚,助推脱贫摘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机制,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强化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严堵资金安全管理漏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支持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度,上级下达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合计51272.8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533.69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223.42万元、州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5.9万元、上海嘉定区对口支援扶贫资金1039.8万元、大唐集团社会扶贫资金1000万元,已安排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648.3万元、生产发展资金3398.16万元。全县10076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补助县级配套资金485.67万元;落实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兜底省级保障资金1043.9万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人缴费补助100.19万元;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资金合计8849.06万元,为1389名学前教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56.94万元,为1182名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助学金225.15万元,为12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35.35万元,投入144.73万元为904名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投入107.59万元为702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除学费和为31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放助学金58.48万元。
2.支持教育发展,促进义教均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年落实免除学杂费后补助公用经费资金2629.82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2054.99万元,惠及农村寄宿制学生18601名;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2168.32万元,惠及27191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落实资金185.12万元维修、改扩建15所村幼儿园及图书资料、设备购置;落实资金287.94万元实施幼儿园、中小学C、D级校园危房改造项目;争取汽车制造与维修、电子商务两大脱贫就业专业的教学仪器购置经费160万元,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全面执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落实1610名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597.6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5483.9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善办学条件等,有效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支持社会保障,完善体系建设。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45946万元。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本养老金等补助及时足额发放。落实城乡低保资金14810.4万元,保障了13916名城市困难居民和22561名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落实孤儿社会救助资金294.82万元,保障了169名孤儿的基本生活。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无障碍公共设施改造等民生项目稳步推进,继续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着力促进城镇新增就业,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按时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全面及时兑现落实。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重点帮助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人群,解决好基本生活、子女上学、住房困难、受灾受困等问题;支持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村敬老院软硬件建设,切实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和保障水平。
4.支持卫生事业,促进医疗改革。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36739万元。基本公共卫生、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计划生育等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11671.08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参加医保人员达251144名,落实报销资金15082.75万元,其中:门诊补偿1994.79万元,补偿698622人次,住院补偿13087.96万元,补偿46624人次,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落实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694.21万元,对1336名符合条件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514.32万元,使全县27.69万人享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体系,重点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及因病致贫的人群中患重大疾病人员实施救助;全力支持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加大对医院的设备购置、指令性任务、重点专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支持。制订地方财政补助资金落实措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支持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城乡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和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体系及基层卫生体系建设。
5.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坚持把支农惠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兑付森林生态恢复保护资金1254.0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专项资金1205.02万元、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2693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00万元、陡坡地治理补助30.72万元、草原生态补贴527.54万元,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全县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1538万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工程160万元。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实施普惠制项目43个,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018万元,争取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县项目资金1000万元,美丽乡村项目450万元,四位一体项目250万元;筹措资金1483.55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争取上级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252.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10万元,兑付贴息资金470.71万元,支持下岗职工、残疾人、妇女、大学毕业生等特殊困难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实现创业就业。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拨付财政补贴资金411.27万元,加大能繁母猪、公益林及商品林政策性森林火灾和水稻、玉米、油菜种植业保险的保障力度,有效分散农户和各类农业生产组织的风险。
6.支持公共文化,构建服务体系。按照中央支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争取彩票公益金393万元,新建12所农村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和农村体育活动场地,购置体育设施设备,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争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95万元,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争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58.31万元,补助农家书屋更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文化宣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补助经费70.38万元,实现城镇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继续开展“电影下农村”“送戏下乡”“扶持农村优秀业余文艺演出队”等公益性活动。共争取“贫困地区送戏下乡”补助19.8万元、农村优秀业余文艺演出队补助13.2万元、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城市影院)49.6万元,极大地丰富了城镇、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认真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政策,各级共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补助22.36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6万元,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7.支持重点项目,推动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储备、筛选和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州财政资金支持,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争取基本建设专项资金38990.44万元。支持仁和水库工程建设85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71.4万元、环州河环州集镇段河道治理资金800万元;支持社会服务兜底工程高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1142万元;支持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中医医院建设资金5000万元;支持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10995万元和“直过民族”地区、沿边地区自然村公路建设3608万元、未通客车建制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90万元,支持1419.93公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667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专项资金889万元;投入1254万元实施万德、东坡、发窝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600户地灾搬迁避让资金564万元,落实全县地灾监测人员经费及培训应急演练经费50万元;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4841.9万元;落实农村客运和出租车行业油价财政补贴及2017—2018年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633.22万元;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2355.8万元,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精准度;支持特色乡镇及传统村落保护、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城乡规划、污染防治等612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保障我县重点项目推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四)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体制。一是持续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由编制一本预算到编制四本预算,全面实现全口径预算编制。切实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积极推进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预算编制更精细更全面。持续推进中期财政规划和政府性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逐步建立起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财政对宏观经济调控和财政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二是硬化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治意识,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年度中除政策性增支以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办理追加支出事项,确需追加的支出,按法定程序报批预算调整。继续实施预算执行目标考核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三是着力打造透明预算。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的政策要求,不断拓宽公开渠道,规范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除涉密部门和事项外,全县各级各部门依法公开了年度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四是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县共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9710万元,统筹安排用于保民生、防风险等重点支出,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推进支出经济分类改革。首次推出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环节实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每一类资金,每一个项目均编制到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两个对应的科目,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加精细化。六是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围绕我县“十三五”规划和县委县政府重点支出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同步编制三年中期财政规划,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七是推进政府采购预算。将各部门预算年度内需要办理的政府采购项目和资金纳入年初预算,做到“无预算不采购”,切实提高政府采购的规范性。全年申报采购资金3418.5万元,实际采购资金3332.8万元,节约资金85.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2.6%,在有效地降低财政支出的同时,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公开工作,确保采购工作公开、透明。八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规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九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拓展支付范围,严格支付程序,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规模进一步扩大,支付制度和程序更加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率达71.3%;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合理拨付和调度资金,财政支出进度逐年加快,财政支出效益不断提高。十是持续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我县纳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管理的项目共有4个,总投资16.99亿元,包含市政建设、水利、公园等领域,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十一是持续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财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实现财政管理改革向纵深迈进。2018年对乡镇财政所和县财政局资金管理股室开展了26次资金安全检查,对24个县级预算单位和10个乡镇开展存量资金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五)强化法治监管,推进依法理财。一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始终坚持依法理财。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财经法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财政管理活动的准则,增强预算的法治性和约束力。二是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对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开展业务培训和财经法规培训,筑牢财政资金管理的“第一道防火墙”。三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和意见认真吸纳和整改,建立县人大与县财政的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实现县人大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018年共办理县人大建议和县政协提案12件,办复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五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首次开展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重点围绕全县资产家底、工作取得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报告。该项制度的建立,不断推进了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迈进。
各位代表,回顾2018年,财政工作在困难和挑战空前严峻的情况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得益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努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骨干税源缺乏,拉动性新增税源少,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县级财政自给能力不足,可支配财力少,保障发展能力仍然较弱,难以满足民生等公共事业及重点建设支出的刚性需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政府债务已进入偿债高峰期,还本付息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任务艰巨。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把脉,找准症结,综合施策,逐项加以改进解决。
三、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9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之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创新发展新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一圈一园三县三基地”的目标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零基预算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下大力气补短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一)地方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4038万元,比上年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目标62173万元增收1865万元,增长3%(比上年完成数62536万元增收1502万元,增长2.4%)。按征管部门分,县税务局安排59590万元,县财政局安排4448万元。按收入项目分:工商各税安排34108万元,烤烟税安排6300万元,非税收入安排2363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0973万元,比上年297993万元增支2980万元,增长1%。其中:基本支出106539万元,占本级支出的35.4%;项目支出194434万元,占本级支出的64.6%。从支出级次看:县级支出安排283656万元,占本级支出的94.2%;乡镇级支出安排17317万元,占本级支出的5.8%。
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3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469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568万元,上年结余3070万元,收入总计30537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973万元,上解支出4400万元,支出总计305373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地方安排31405万元,比上年8011万元增加23394万元,增长2.9倍,其中:县国土资源局安排31205万元,比上年7877万元增加23328万元,增长2.96倍;上级专项安排1500万元,上年结余2万元,收入总计3290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2907万元,比上年12264万元增加20643万元,增长1.68倍,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0552万元,比上年30076万元增加476万元,增长1.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5493万元,比上年24474万元增支1019万元,增长4.2%。当年收支结余5059万元,上年结余3065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5709万元。
四、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
2019年,县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综合发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武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服务。
(一)持续聚焦重大任务,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量力而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压实债务化解责任,积极探索通过资产置换、引入PPP模式等方式消化存量债务。用好用活专项债券,积极申报项目收益和融资需求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二是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努力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投入力度,聚焦贫困乡镇村落,瞄准特殊贫困人群,对症关键致贫原因,支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生态、健康、教育、医疗、农村危房改造等重大扶贫项目。强化涉农资金整合,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支持“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二)持续强化财源建设,培育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系列举措,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有效发挥减税降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二是认真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主动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调头基金”、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大担保贷款力度,强化贷后管理,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三农企业资金难题。三是继续支持好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西南构树产业基地、云南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武定壮鸡产业基地,实现财源可持续增长。支持禄金新型工业片区、长冲石材加工片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产城融合)片区发展壮大,推进武定工业园区企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更好地发挥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增加税收的作用,提高对财政的贡献能力。四是继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省内外优强企业入驻武定,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严格执行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融资、贴息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在嫁接改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增强竞争优势,确保经济稳步增长。
(三)持续强化收入征管,提升财力保障水平
一是严征细管,摸清税源抓收入。摸清全县税源底数,做好信息比对,做到管户清、税源清、责任清。细化、分解和落实税收任务,管好重点税源,确保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部门联动,同心协力抓综合治税。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互通互享、税收环境共治共管,强化财税沟通协作,主动争取部门和乡镇的支持配合,形成齐心合力谋收入、协同作战保目标的工作局面。三是加强存量资金、国有资产清理盘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部门存量资金和国有资产清理盘活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盘活存量资金的规定加大统筹使用力度,积极盘活国有资产,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四是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向,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研究,健全完善税收保障机制,大胆创新征管方式,支持执收部门加大稽查、强化征管和加强重点税源监控,严格依法治税,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力争税费收入双增收。努力保持财政收入总量与财政收入质量相协调,财政收入增幅与地方经济增幅相协调。
(四)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一是认真落实“三保”支出责任。统筹财力配置,科学安排支出预算,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个人待遇政策,牢牢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底线。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措施,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加快建立支出合理、结构优化、规范有效的现代财政制度运行机制。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求,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四是竭力支持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加大精准扶贫财政保障力度,全面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努力构建脱贫攻坚财政投入新格局。五是全力补齐教育、卫生短板,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覆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六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补贴发放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持续推进财税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落实零基预算制度,夯实部门预算编制基础,完善公用经费分类、分档定额标准,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从严控制专项设置和资金规模,加快建立“能出能进”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继续推进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二是继续强化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坚决取消“小、散、乱”及效用不明显的专项资金,全面整合投向相近、政策目标相似的专项资金,切实解决财政资金“部门化”问题,集中更多的财力办大事。三是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部门主体责任,提高部门预决算公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规范预决算公开方式,加大对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预算执行动态联网监督,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科学拨付和调度资金,着力加快支出进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五是继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强化源头管控,坚决防止虚列支出、转移或套取资金、超范围和超标准列支费用等问题的发生。强化支出管理,加快预算批复、资金下达进度,加强资金和项目的对接,提高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执行效率,推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出现新的存量资金。
(六)持续强化财政监督,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围绕重大财税政策落实和民生领域重点专项资金,扩大覆盖范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升监督质量;认真落实审计意见,积极整改相关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建立完善审计监督、行政监察、财政检查协作机制,强化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民生事项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双随机”制度落实,注重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切实维护财经秩序,保障财政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安全。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大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对长期趴窝的沉淀资金一律收回,调整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强化乡镇财政管理。不断延伸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基层财政的指导,提高乡镇在依法理财、预算改革、财政监督等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乡镇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资金使用,强化财经纪律意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继续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监督索引号532329005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