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武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定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wdx-/2022-1117005 公文目录:利企惠民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09月23日 发文字号:武政通〔2022〕16号 主  题  词:“十四五” 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规划 标      题:武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定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6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省州驻武单位:

《武定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9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定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2年9月

目 录

第一章、发展条件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存在的问题  5

三、有利条件  6

四、面临的机遇  8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构建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  13

一、打造绿色钛全产业链  13

二、提升发展新型建材产业  17

三、特色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  19

四、培强增大绿色食品制造业  21

第四章、优化产业布局  24

一、生产力空间布局  25

二、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27

第五章、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数字赋能  28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工业数据要素价值  29

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30

三、推动企业三化改造和上平台应用  31

四、深化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数字应用新平台  33

五、构建产业生态融通发展体系  35

六、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35

第六章、保障措施  37

一、强化组织保障,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37

二、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  38

三、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  38

四、强化主体培育,突出产业招商  39

五、强化人才支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9

六、完善帮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40

第一章 发展条件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坚定不移推进州委“1133”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工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两型三化”和“一突出两打造”的要求,以重点产业培强壮大和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突出全产业链打造和集群化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13.688亿元增加到2020年51亿元。2020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1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户,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

一、发展基础

(一)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围绕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三张牌,加快推进“1+3+4”产业体系,以打造武定现代工业体系为重点,突出武定优势和特色,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实现集约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冶金建材产业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以钛为主的冶金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以木纹石为主的建材产业实现节约化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紧紧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坚持绿色品牌引领战略,以地方特色资源和乡土特色农产品为核心,建成绿色蔬菜、特色畜禽、优质粳稻、野生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造武定绿色食品牌。成功申报云南武定产业园区,禄武产业新区建设加快推进。

(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强化要素保障,实施挂图作战,成立项目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省“三个一百”、州“四个一百”、全县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十三五”期间,禄金新型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龙佰武定钛业公司钛产业、永丰钛业年产20万吨钛渣技改搬迁、云南云味坊食品有限公司9000吨食品馅料加工及冷链物流、云南古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麻二酚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或顺利推进,为我县工业经济稳增长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实施“构二破三”,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的态势,2020年,全县工业投资增长14.8%,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5.5%。

(三)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成武定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新修编后的规划调整为“一园三片区”,“一园”即: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三片区”即:禄金新型工业片区,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产城融合)片区。总规划面积修改为15.52平方公里,其中:禄金新型工业片区6.78平方公里、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2.42平方公里、县城东南绿色产业(产城融合)片区6.32平方公里,分为循环经济、绿色加工制造产业2个组团。“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禄金新型工业片区,至2020年底,禄金新型工业片区共完成投资6.13亿元,收储土地5817亩,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片区招商引资签约入驻企业19户,建成投产6户。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已完成规划设计。经过“十三五”的培育发展,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集聚度最高、创新能力最活、品牌标准建设最强、绿色发展程度最好的企业发展平台。2020年,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2.3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54亿元,入园企业达54户。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

27.65

31.4

34.74

42.85

47.22

同比增长

14.2%

12.2%

14%

7.9%

5.1%

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

44.1%

44.3%

44.2%

44.1%

43.6%

(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攻坚工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十大工程”。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深入推进“三进企业”和“四个服务团队”工作,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12户企业成功申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5户企业被评为州级企业技术中心。“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16年的27.6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22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43.6%,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业、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推动武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按照“两型三化”、“一突出两打造”和“五链统筹”的要求,抓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信息、大数据、“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持续实施节能技改,深入推行清洁生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8%;突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到2020年,全县有州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2户企业建立了专家工作站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3户,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信息化建设增速提质,持续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武定工程,积极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加快物联网建设及应用,全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共有移动通信塔站581座,各类移动通信基站2037个;全县骨干传输网光缆总长可达1.72万皮长公里,县城区域和乡镇网络具备1000兆到楼、500兆到户接入能力,用户实际平均接入速率达200M;FTTH(光纤入户)端口137800个;蜂窝物联网基站29个,覆盖县城区域、狮山风景区、11个乡镇街道以及九厂村委会街道,服务近2000户物联网用户。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城区、行政村、学校、卫生室全覆盖。2020年启动5G基站建设,2020年末建设5G基站15座,实现了从2G、3G、4G到5G的跨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逐步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全县25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评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到2020年底,“上云上平台”企业达20户。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重点产业占比偏低。全县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不优,第一产业发展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总体发展后劲不足,制约因素凸显。到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0.36%,低于全州4.1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14个百分点,工业化发展还不充分。

(二)重点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聚集度不高。重点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传统支柱产业占比高且转型升级难度大,发展速度缓慢,重工业靠资源的工业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性扭转。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不高,生产配套、服务配套不完善,产业互补程度差,企业之间的产品缺乏关联性和配套性,尚未形成与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招商优势不突出,政策配套不到位,缺少支撑全县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签约多、落地少、推进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内生动力不足。我县多数企业产品为传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现有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低,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产、学、研脱节,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培育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较低,与打造“两型三化”的产业体系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研发人才匮乏,人才支撑不足。

(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佳。园区建设资金紧缺,影响建设速度;资金和制度保障不到位,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平台公司实力不强,缺乏专业人员,园区融资风险较大,融资平台发展缺乏后劲。“借(融资平台)、还(县级财政)”主体分离,职责分割,职责权利不匹配,难以按照市场原则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五)能耗总量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重点产业发展受限。全县经济增长仍然要靠工业快速增长来支撑,能源需求仍然保持刚性增长。随着一批钛渣冶炼项目的推进,电力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用电量快速增长与保障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用电之间的矛盾加剧。随着政策收紧,能耗指标、排放指标将形成新的瓶颈。

(六)信息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工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全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边远山区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不足,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工业和信息化应用成效不明显。工业互联网建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三、有利条件

(一)矿产资源丰富。武定县地质构造复杂,山露地层比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较多。已发现的有铜、铁、铅、锌、钛、硫铁、稀土、磷、石膏、石棉、大理石和武定木纹石等矿体。已探明储量的两个铁矿储量为2.46亿吨,3处钛矿储量1800万吨,6个铜矿点储量13.1万吨,一个芒硝矿储量5884万吨,两个大理石矿储量31.4万立方米,木纹石储量34.8亿立方米。

(二)园区建设蓄势待发。多年来,武定工业园区坚持“超前性规划、高起点建设、全方位招商、多渠道融资、绿色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整合提升,牢牢抓住工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大条主线,以促进武定经济引擎高效运转和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为重点,不断优化提升软硬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2020年,武定作为全州保留的2个省级产业园区之一,按照省、州关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有关精神,将武定产业园区规划由“一园五片区”修改为“一园三片区”,“一园”即:武定产业园区;“三片区”即:禄金新型工业片区,长冲特色石材加工片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产城融合)片区。2021年,总规划面积由原规划75平方公里修改为17.39平方公里。

(三)发展环境优化。在“十三五”阶段,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六大工程”,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改革,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信息孤岛,让办事群众“多跑网路、少跑马路”、由“见面办”向“掌上办”转变,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以“互联网+”统领政务服务转型升级,整合便利服务资源,深入推进网上办事智慧政务、“一部手机办事通”等的推广运用,全面实现县、乡镇同步上线运行,实现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线上与线下融合运行的政务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县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突破6.34万人,申请办理事项483631件。在2020年四季度州政府通报的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结果中,武定县综合评分居第2位,进入“红榜”。

四、面临的机遇

1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实行“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注重西部地区发展,鼓励区域协同发展。东部地区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布局,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武定正处于多项重大区域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上,应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云南省联系内外的战略作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园区产业集群化、培育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

2多重产业优惠政策叠加的发展期。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大力培育发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要求,在全省推进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撤销不具备高质量发展条件的园区,武定产业园区作为楚雄州重点保留的园区,将在以钛产业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木纹石加工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和以生态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的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3滇中城市群建设及楚雄州打造“双核引领”带来的机遇。云南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昆瑞经济带建设,促进滇中城市群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楚雄州积极接轨昆明、融入滇中、对接滇西,推进楚雄高新区、禄武产业新区“双核引领”发展战略,城市的开放合作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区域间要素流动更频繁,为武定产业园区吸引投资、企业、人才等要素、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形成产业集群、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带来发展机遇。

4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最重要的机遇便是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尤其是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信息革命正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能发展,进入高度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正不断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催生新供给、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继而引发经济运行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大数据枢纽建设不断加快,全省数字经济即将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传统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新定义了核心产业,为重构全球价值链和重塑武定县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了契机,其开启的“直道超车”机会窗口将推动武定县释放自身发展潜能,提升产业园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构建水平。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结合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钛为主的重点产业链,积极打造以木纹石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努力推进省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向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动能。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坚持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导向,全面统领减污降碳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坚持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单位能源资源产出效率,促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

(二)坚持创新驱动

以创新引领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转型,实现供给需求平衡。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利用现有的产学研融合机制,借助高校科研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帮助。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保障制度、完善创新驱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三)坚持融合发展

坚持智能制造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新材料和先进制造融合发展,推动设计、加工、制造及测试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新材料供需对接,支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发展,促进企业生产要素数字化、生产过程柔性化及系统服务集成化,引导企业生产要素、运营管理、研发设计、智能应用上云。用数字为产业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

(四)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强化内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武定区位优势,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吸引外资工作,加大力度、拓展深度,积极扩展对外贸易,扬长避短,利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增强生产能力,加大力度、拓展深度,提高武定开放发展水平,推动武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迈出新步伐,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产业园区基础进一步夯实,民营经济活力增强,产业配套体系基本完善,工业结构更为合理,建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建成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以钛产业为主导,打造钛全产业链,打造绿色能源牌,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成长性产业形成全县经济新动能,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GDP增速,“十四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县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制造业产业体系。

绿色钛产业产值:到2025年,力争达到100亿元。

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产值:到2025年,力争达到30亿元。

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到2025年,力争达到8亿元。

绿色食品制造业:到2025年,力争20亿元。

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绿色发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强度完成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技术创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

企业培育:年均新增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户以上,5亿元以上企业5户以上。

两化融合:工业企业普遍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证书企业1户以上,上云上平台企业不少于20户,力争工业产品互联网销售占比超过20%。

第三章 构建绿色制造业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带动,集群集约、绿色低碳,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绿色钛全产业链,提升发展以木纹石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强力推动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绿色制造业体系,为武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打造绿色钛全产业链

围绕全州打造“绿色钛谷”要求,结合云南武定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钛主导产业,以及规划布局要求,依托武定丰富的钛矿资源,以行业整合和钛矿资源整顿为突破口,以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动力,充分发挥龙蟒佰利联集团核心带动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全面发展钛合金、钛制品等适销产品。加大钛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钛产业建链延链扩链,逐步延伸至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高端钛材及钛合金制造。

(一)发展方向。依托武定县钛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以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动力,延伸钛产业链,实现钛产业建链延链扩链发展目标。规范钛矿采选业,建设绿色矿山典范;整合及改造提升高钛渣和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装备,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高端氯化法钛白粉,鼓励各类企业全面发展钛合金、钛制品等适销产品,以及适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高端钛材料,努力提高武定县钛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把武定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钛初级原材料加工产业区。

(二)发展思路。依托武定县钛矿资源丰富,远景储量1800万吨,上表保有资源储量202.7万吨,占全省钛矿保有储量的21.6%的优势,以行业整合和钛矿资源整顿为突破口,以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动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核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龙蟒佰利联集团为龙头,加快钛渣冶炼行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钛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延伸钛产业链,实现钛产业建链延链扩链发展目标。进一步规范钛矿采选业,建设绿色矿山典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核心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布局,扩大产能,以龙蟒佰利联集团为龙头,加快推进钛渣冶炼行业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巩固钛渣冶炼行业;加大钛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延伸钛产业链,加快发展钛白粉行业,培强壮大钛中游产业;加大钛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全面发展钛合金、钛制品等适销产品,以及适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高端钛材料,积极培育钛下游产业,带动辅助产业的快速布局及发展,实现钛产业建链延链扩链发展目标。积极拓展“锆、钒、铁、钪”等钛衍生品领域,进一步推进钛产业全链条开发,构建大纵深、多元化、高质量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逐渐形成钛产业集群,把武定建设成为“绿色能源”+钛产业基地,把钛产业打造成为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

(三)发展目标。主要产品产能目标。到“十四五”末,武定县实现钛白粉总年产能20万吨,高钛渣年产能达100万吨。大力支持龙佰武定钛业公司扩建高钛渣产线,年产能达30万吨;支持永丰钛业钛渣线技改搬迁项目建设,年产能达20万吨,益众环保、万鑫钛业、玉宏冶炼厂等钛渣生产线建设,年产能达50万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钛白粉生产企业入驻武定,形成20万吨钛白粉生产产能。围绕钛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引进钛产业下游产业链企业,在钛铸锭、钛材、钛合金、钛制品生产上有新突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以主要产品当前市场价格为基础,2025年主要钛产品销售收入力争达近100亿元。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以主要产品当前市场价格为基础,2025年主要钛产品工业总产值力争达近1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

(四)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钛精矿生产区主要分布在狮山镇、高桥镇,大坪子冶金化工循环组团为钛渣、钛白粉生产区,禄金新型工业片区主要布局钛渣和钛材生产区,鼓励中小及产业转移企业围绕各生产区骨干企业,就地配套原材料生产或开展下游产品延伸加工,全面推进钛工业企业集群发展。基于禄武产业新区规划,依托龙佰集团等大企业资源、技术与发展优势,围绕钛产业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物流园区建设,经过努力,主动融入禄丰土官——勤丰——武定——富民——昆明一线的钛产业园区聚集发展。

——钛矿及高钛渣冶炼。充分发挥龙蟒佰利联集团头部企业作用,整合钛矿及行业资源,推广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升级采选矿设备,突破资源开采绿色化、高钛渣冶炼低能耗等工艺技术难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钛矿采选效率和回收率,降低高钛渣冶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海绵钛及钛白粉生产。依托现有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云南纳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实施高品质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钛白粉包膜无机物工艺技术、涂料、塑料、造纸专用钛白粉产业化等领域的生产加工及应用研究。

——钛材及钛合金生产。超前布局钛材及钛合金生产环节,面向市场与国家战略需求领域,通过联合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共同攻关,探索布局钛焊管、钛板式换热器、冷、热轧钛基复合材、钛及合金五金、标准件紧固件、工具、管件、钛及合金深冲件、钛医疗器械及生物植入件、民用、军用刀具、3D打印钛及钛合金零件、建筑装饰用材、车辆轻量化钛及合金结构及传动件等钛材,EB炉熔铸的大规格钛合金、Ti—Al—V系列刀具用高强钛合金、VAR熔铸航空、军用TC4、TC11等钛合金,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

二、提升发展新型建材产业

(一)发展方向。以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为依托,重点以木纹石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不断壮大石材产业,积极扶持武定丽砂石材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人工砂岩研制开发,实现石材产业由加工到制造的转变,充分保护和利用资源,形成以木纹石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聚集发展,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实现单一产业园区向多元产业园区转变。培育以丽砂石材、宏盛石材、隆辉石材、茂盛石材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

(二)发展思路。依托武定丰富、优质的木纹石资源,以长冲特色石材片区为依托,重点构建以木纹石为主的绿色建材产业链,不断壮大石材产业,积极扶持丽砂、宏盛、坤利、茂盛、隆辉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人工砂岩研制开发,实现石材产业由加工到制造的转变。加快推进石材资源整合,规范特色石材开发秩序,改变石材企业量多规小的现状,采用大型、自动化、高效率生产装备,引进发展一流的技术工艺和装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新产品开发,推进石材加工由钙粉、米石等普通低端产品向装修板材、PP管、环保防水材料等新型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形成以木纹厂为主的绿色建材集群。

(三)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未,主要石材产品工业总产值力争达近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

(四)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主要布局在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心、三区”。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三区:仓储区、生产加工区、发展备用区。片区规划用地面积241.96公顷。“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石材资源整合,规范特色石材开发秩序,改变石材企业量多规小的现状,着力建设云南最大的石材基地。采用大型、自动化、高效率生产装备,引进发展一流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在引进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开发规范化、系列化、标准化技术,实现不改变产品装饰性能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优石材资源的利用率。搭建石材创意设计、装饰设计、工业设计等技术服务平台。以龙头企业或者龙头企业联盟为依托,组建石材创意设计联盟,提供装饰石材一站式服务。加快发展石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体验,开发与石文化有关的弘扬武定人文、民族及历史文化各种风俗、景观等。通过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实现会展、旅游、体验、观光等相关产业与石材产业发展的融合。打通石材产业与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领域的产业链,推进石材业与建筑业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武定石材品牌。将区域品牌建设作为全县推进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发展“互联网+石材”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与武定石材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互联网+石材”,把贵州石材云融入全省的工业云系统。打造形成云南省木纹石、红砂石饰面石材资源基地、开发基地和加工基地,建成楚雄州主要的、云南省知名的饰面石材产业基地。

三、特色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

(一)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种植、生产、流通、研发和中(彝)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大麻二酚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现代中药、生物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医药包装等关联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加工—植物提取物和原料药—中药—民(彝)族药—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和日化产品—生物制品营销、研发、与生物医药关联的高端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加快发展以彝医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制造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业。

依托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积极发展以中药、天然药、彝药为主,中药饮片、原料药、药品制剂、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保健食品等多产品多门类医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产业。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有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企业在武定境内发展,以工业大麻为原料的生物制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县生物医药工业产业实现产值8亿元,生产企业达到8户以上,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企业2—3户,年产值5亿元企业1户。

(三)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以云南白药集团武定药业有限公司制药生产线项目、云南古润生物科技大麻二酚生产线项目、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彝药小镇建设项目、云南楷林药王谷花海农业有限公司现代中药饮片产业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推进武定县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引领,质量为根本,培强产业链,扩能提质,招大引强,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支持武定县境内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着力引进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中药配方颗粒大企业大集团到武定发展,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禄金工业园区布局附片、毒麻、大麻二酚生产加工基地,在县城东南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布局现代中药饮片、中药材初加工、中药材浅提取加工、仓储物流基地。

(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争取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持。到2025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增专家工作站1个,新增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1个。

四、培强增大绿色食品制造业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的食品。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化的表述。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保障人民的食物消费安全、优化产品结构。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要求,以“提规模、强基础、育品牌”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制造业,推进我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向“两型三化”转型升级。

(一)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一县一业”,聚焦种子端、电商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推动全县绿色食品迈向价值链高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推进有机产品认证,构建绿色有机产品全过程追溯体系。持续打造“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整体形象,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附加值。提升品牌培育创建能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好“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线上线下推广,不断提升武定名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依托优质农产品产业基础。大力培育绿色化、设施化、数字化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食品制造业集群,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人才、技术,培育一批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以电商平台为突破点,巩固存量、提升增量。加强产销对接,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扩大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交易市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特色农产品仓储服务、冷链物流、检测检验、包装设计、金融贸易等功能。

——果蔬加工。鼓励支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加工深度,重点发展蔬菜保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和发酵蔬菜等精深加工系列蔬菜产品,逐步提高冻干蔬菜、速冻蔬菜比重,开发蔬菜汤料包、蔬菜粒等高附加值时尚产品。

——肉类加工。支持发展一批特色养殖业及精深加工项目,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畜牧业附加值,形成武定壮鸡、黑山羊、山猪、肉牛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产业链,提高畜禽产品加工率、丰富产品系列、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武定壮鸡精深加工、武定山猪火腿特色加工为主。

——核桃加工。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整合农业、林业、工业等各方面扶持资金,集中扶持一批核桃加工骨干企业,核桃干果、核桃乳等加工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中沟核桃品牌。

——板栗加工。支持发展一批板栗精深加工项目,发展板栗精深加工业,支持和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板栗精深加工,带动板栗种植,增加产品附加值。

——食用菌加工。以开发和引进保鲜、营养液提取、速冻、脱水、盐渍等食用菌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为方向,着力开发膨化菌类食品、调味菌类、休闲食品、多糖提取、保健食品等品牌产品,提高高端产品比重和产业整体效应。

——焙烤制品制造。充分发挥武定县食用玫瑰花、豆类、苦荞、马铃薯、火腿等特色产品资源,大力扶持发展鲜花饼、月饼、荞饼、薯片等烘焙食品。加大行业标准执行力度,搭建公共宣传与销售平台,做大做强烘焙食品品牌。加快以云南云味坊食品有限公司为主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武定县绿色食品制造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6亿元。全力打造产值上亿元的生猪、武定壮鸡、黑山羊、肉牛、蔬菜、核桃、中药材、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绿色食品大产业。基本建成武定高山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园。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要求,以“提规模、强基础、育品牌”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推进我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有机结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提高绿色食品发展质量。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以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为抓手,谋划实施一批食品加工业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行动,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从事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新建农产品加工厂房及购置设施设备,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科研、环保、质量控制等投入。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建设,形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示范引领。聚焦武定鸡,兼顾特色畜禽、中药材、高山蔬菜、构树、特色粮豆和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创建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推动农产品加工创新发展。加强与高水平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产品追溯平台。突出产地溯源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农产品区块链追溯平台,开展质量追溯场景运用试点。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建智慧产业示范区。

第四章 优化产业布局

“十四五”期间,在全县生产力空间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把握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四个关键环节,抓技改优化存量,抓招商扩大增量,抓铸链培育集群,抓创新增强动能,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抓工业经济,大兴实体经济,发展绿色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围绕全州持续打造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结合武定实际,借助禄武产业新区、武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向重点区域布局,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计划,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一、生产力空间布局

接轨昆明、融入滇中、连接昆攀,立足发挥武定资源、环境、区位比较优势,统筹地理空间、综合交通格局、产业发展基础和山水文化生态单元,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提高城镇和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双核引领、廊道串联、三区联动的“两核两轴两联三区”空间新布局。

(一)双核引领。以县城和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发展为核心,坚持产城融合、集聚发展,扎实推进核心区建设,打造县域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把县城和云南武定产业园区打造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武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以县城为支撑的核心引擎。依托武昆高速、永武高速、武易高速、武倘寻高速和规划内成昆高铁、昆武元城际铁路、武寻城际铁路等综合交通,大力开展“美丽县城”建设,推进武定禄劝同城一体化发展,带动乡镇发展,增强辐射力、承载力和集聚力,着力把武定打造成为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着力打造以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为支撑的核心引擎。加快云南武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集群化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新型重工、绿色新兴、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高品质的创新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

(二)两轴。以县城和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发展为核心,坚持产城融合、集聚发展,扎实推进核心区建设,打造县域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把县城和云南武定产业园区打造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武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两联。以对外通道和县域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基础,协同推进县域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片区联动发展,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战略,打造狮山—己衣经济带、狮山—白路经济带,联动禄丰、禄劝发展,实现对内对外一体化、网络化发展。

(四)三区。充分发挥县域南部引领带动作用和对外承接功能,增强县域中部创新发展,促进县域北部创新发展,实现县域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片区联动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着力打造南部以狮山、猫街、高桥、插甸为重点的冶金、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物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着力打造中部以环州、白路、田心、发窝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北部以东坡、己衣、万德为重点的金沙江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区。促进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特殊地区振兴发展。

二、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考虑资源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主体功能约束有效、科学适度有序的产业园区空间发展布局,辐射带动全域经济发展。采用“产业园区—产业片区—产业组团(产业基地)”的三级结构体系,即由三个产业片区组成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各个产业片区包含不同产业的功能组团。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园三片区”。一园: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三片区:禄金新型工业片区、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禄金新型工业片区,以新兴产业为主,化工、仓储物流、绿色加工制造业为辅,规划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产业设施、仓储物流设施,打造为生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布局为“一心、两组团”空间结构,东部工业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东部产业组团、西部产业组团。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以石材加工、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为主,打造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以绿色食品加工、冶金化工产业为主,规划布局为“一片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东南绿色产业片区,大坪子冶金化工循环组团,绿色食品产业组团,全力打造环保型、高附加值型的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第五章 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数字赋能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特征,以工业生产数字化为目标的工业4.0的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正迅猛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合,工业云、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逐步成为制造业发展新基础,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新趋势,融合创新、系统创新、迭代创新、大众创新等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力。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不断演进,工业化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互联网+先进制造”为方向,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化工业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

“十三五”以来,武定县通过不断完善信息通信网基础设施、推动5G建设、积极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加快物联网建设及应用、加强网络维护等措施,信息通信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信息通信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共建成通信光缆

1.83万皮长公里,县城区域和部分乡镇网络具备万兆到楼、千兆到户接入能力,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达百兆;移动网络覆盖不断深入,建成各类型移动通信塔站586座,各类通信基站2024个;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城区、行政村全覆盖;县城区已开通5G基站17个;建成窄带物联网基础设施,覆盖县城区域、狮山风景区、11个乡镇街道以及九厂村委会街道,服务近2000户物联网用户。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重点产业,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基础仍然较弱,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转变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深化互联网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两型三化”、聚力打造“三张牌”决策的具体举措,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和发展,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促进我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工业数据要素价值

(一)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优化和承载能力扩容,实施“宽带楚雄”工程,加快老旧小区光纤网络改造、新建城镇区域光纤网络部署,提升网络传输、承载能力。深入推进三网融合,重点加快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分步分层推进5G商用部署,逐步实现城区、城郊及主交通干道区域的基站全覆盖,利用宏微、室分结合方式,强化城网络容量信号强度,形成覆盖范围广、网络质量优、业务体验佳的5G精品网络。重点面向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应急等应用领域,加快打造5G网络标杆,支撑5G应用。持续推进骨干网IPv6改造,全面加快IPv6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推动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到村委会(社区)。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部署,推进地下智慧管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完善NB-IoT网络覆盖,推进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网络建设,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二)建设工业数据应用生态。基于武定县信息化建设基础,进一步优化升级数据传输网络链路,依托全州“互联网+”发展战略和服务于工业4.0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数据枢纽建设,通过加快数据采集汇聚、推动数据共享流通、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治理等,激发出数据价值。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引导企业加强数据管理等手段,推动数据全面采集、高效互通和高质量汇聚。鼓励企业间共建共用安全可信任的工业数据空间、推动公共数据开放等方式加快数据共享,以及通过数据流动关键技术开发利用、建设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完善数据交易规则等方式,逐步培育工业数据市场。通过加快数据全过程应用、发展数据驱动的工业新模式新业态、开展应用示范等方式推动工业大数据全面深度应用。通过提升数据平台的应用支撑作用,打造工业数据应用生态等方式,降低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数据应用的壁垒。

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一)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重点围绕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优势特色行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菅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等牵头或联合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规范、开放的集成应用服务和协同制造支撑,实现企业生产要素、能力的汇聚和开放共享,为开展生产方式和模式创新提供平台化支撑。

(二)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配套服务。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配套服务培育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采取培育打造、引进合作等方式,集成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融资租赁、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工业电商、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能力,提供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相配套的联合研发创新、产业链配套、供应链协同、企业公共服务、开发者社区等服务内容,引导工业生产服务有关配套资源和服务能力向平台汇集。到“十四五”末,工业互联网平台配套服务内容完善丰富,网络化、平台化的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三)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APP。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微服务资源池,开放开发环境、工具和开发接口,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的汇聚、管理和服务供给能力;支持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开发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基础共性APP、行业通用APP和各类专用APP。支持和鼓励工业APP开源社区建设,构建工业APP培育新模式,形成开放、共享、资源富集、创新活跃的工业APP开发生态。

三、推动企业三化改造和上平台应用

(一)推动重点企业实施三化改造。大力推动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行业骨干企业实施三化改造工程。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先进数字化装备替换和数字化生产线集成,实现机器设备互联互通。加强企业内部网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提高各类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管控等工业软件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能力,实现企业内部各类生产和资源要素信息共享。围绕产品三维模型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加工装配可视化仿真、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化工艺装备、生产管理协同与集成等关键环节,推进智能制造单元应用、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等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围绕先进制造和优势特色行业领域,组织开展“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示范工程,打造行业企业示范标杆。

(二)引导鼓励企业上平台应用。按照“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平台降一点”原则,采用政府发放服务券等方式,引导企业上平台应用。组织实施工业设备上平台“领跑者”计划,着力推动大企业IT基础设施、设备及业务上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引导中小企业获得IT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普遍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按国家、省、州要求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分行业、分领域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加快构建开放式、扁平化、平台化的组织管理新模式,打造基于标准、创新驱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周期性组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围绕两化融合现状识别、效益分析、问题诊断、趋势预测等,形成区域、行业、企业等两化融合大数据,提高政府施策、机构服务、企业决策水平。

四、深化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数字应用新平台

产业园区内发展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通过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以此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可持续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及企业竞争力。建设智慧园区,是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园区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工业大数据”中心。分别依托互联网资源和利用5G技术,全域覆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实现高速率、高质量、低时延、安全可靠、灵活组网时间敏感的工业互联网络。建设标准统一、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开放共享的工业云基础设施,支持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现有应用服务能力的接入,为规上工业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上云上平台提供平台保障。建设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数据中心,推动企业、行业业务数据、生产数据、产品数据的采集汇聚。构建工业大数据共享交换和监测平台,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数据共享开放,利用大数据中心的分析处理能力及资源服务进行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挖掘,实现工业经济运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可视化展现,提升政府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能力与科学化、智能化决策能力。打造工业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促进工业大数据交易、流转和开发应用。

(二)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园区智慧化管理。围绕国家和省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建设新材料、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行业性、区域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系统、供应链系统和生产系统精准对接,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积极引进国内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规范、开放的集成应用服务和协同制造支撑。推动园区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效能水平。推进各类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供硬件租赁、数据托管、软件租用等信息化应用服务,以及研发设计、商务合作咨询培训、金融支持、制造设备共享等增值服务,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企业服务体系。推进园区物流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创新,构建智能化区域共同配送体系。推进园区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间企业资源的供需对接和电子交易。加快园区生活服务信息的集成利用,为员工提供餐饮、休闲等生活消费信息,推动园区与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的对接共享。到“十四五”末,工业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工业软硬件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逐步成为智能制造关键应用基础设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构建产业生态融通发展体系

(一)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企业。围绕“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等途径,培育一批平台运营、网络支撑、应用服务、数据开发、产业链配套等骨干企业,构建服务商资源池。制定并发布服务提供商目录,形成我县工业互联网的骨干力量。到“十四五”末,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构建公共支撑服务能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公共支撑能力培育工程。依托州级智库和创新中心建设,引导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支持社会力量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测试验证、技术咨询、项目评估、人才培训、能力评测等方面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机构建设。整合面向企业的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内容,统一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企业服务在线化、全覆盖、可追溯、能评估,适时开展基于平台的企业动态监测和运行分析。到“十四五”末,培育一批智库、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机构,完成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内容整合,平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六、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通过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到“十四五”末,武定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双创”体系更加健全,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一)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应用与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双创”服务平台体系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资源和服务在线化、平台化和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二)新型生产模式在重点行业广泛普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模式,制造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趋向扁平开放。

(三)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态成为新增长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应用能力快速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产品引进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

(四)工业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工业软硬件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逐步成为智能制造关键应用基础设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有效实施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武定县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相关保障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县工业和信息化总体规划、产业优惠政策、重大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利益分享的统筹,从基本思路、基础工作、发展重点、基本保障入手,突出重点领域、突出主要方向,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进一步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扎实推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凝聚力,切实保障合力推动。各职能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实施精细化分工、项目化推进,不遗余力开展工作。围绕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武定工业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开放合作、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形成全县一盘棋、合力建产业的发展格局。

二、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

“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全县重点工业产业进行科学谋划,在编制全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各个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在构建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方面,充分发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构建起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围绕产业链延伸和配套产业发展,细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项目支撑和政策支持。打造产业集聚、配套完善、要素齐备、环境优良、服务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

三、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

在政策体系保障方面,要结合武定县实际情况,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建立健全相关政策配套体系,推动产业、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举措。进一步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资金投入、项目审批、信贷、用地等方面完善支持政策,强化政策扶持,强化融资、要素保障、资源配置,支持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既要有普惠性政策、又要有特殊性政策。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优化,明确当前武定县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重点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推动加快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升物流体系对产业园区发展的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优化外包服务项目;推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引导企业依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产业配套信息化进程,提升区域整体产业配套能力。认真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对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增强产业内核心企业的市场优势,推动产业集聚。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向武定县倾斜,重点支持县内基础设施建设、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

四、强化主体培育,突出产业招商

通过招商引资、整合改造提升、扶持培育,培强产业主体,形成以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为基础,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标杆,大企业、大集团为引领的产业主体。突出产业招商,着眼于提升产品层次、竞争优势和延伸产业链条,实施精准招商、点对点招商,并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引进优秀企业和重大项目,主动有序承接以轻工为重点的产业转移。以省内外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密集区域为重点,选择各类优秀骨干企业,鼓励以大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

五、强化人才支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重点,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着力破除人才引进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招才引智常态化机制,创新举措,培引并举,多方发力,为打赢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加强领导干部培训,使领导干部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具备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在提高企业家队伍建设上着力,培养具有现代理念、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加强对国家人才战略部署的理解、对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完善体现知识价值的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构建人才有序流动的制度环境,健全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鼓励企业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鼓励人才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加快产品技术研发,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项目支持力度。

六、完善帮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提高全社会对工业强县的认识,营造各方鼓励和支持发展的舆论氛围,弘扬精益、崇实、励新、开放的工业精神,凝练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大力推广企业专注制造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弘扬创新创业、勇立潮头的企业家精神和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形成示范效应。继续实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完善县乡联动协作机制。制定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目录,落实“一对一”帮扶联系人,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跟踪服务。加大对高成长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