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里报名到广东上岗,没操一点心——人社干部帮着填资料,劳务经纪人忙着对接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为我们提供了技能培训,企业派车来接我们。”说起跨省务工的经历,春节期间通过组织输出就业的李大哥总忍不住点赞。
人社统筹,转移就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近年来,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为主线,持续优化“本地就业有岗位、外出务工有服务、脱贫就业有保障”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现场宣传等方式推送外出务工奖补、技能培训等政策,消除群众思想顾虑,鼓励返乡人员返岗或外出务工。截至目前,举行线上线下招聘会36场次,推荐用工岗位38023个。“点对点”输送省外农民工返岗19辆车次47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85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35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9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9万人。
劳务经纪人当“引路人”,把岗位送到院坝里
“王婶,广东电子厂招普工,月薪6000还包吃住,您家姑娘要是想去,我帮着报!”清晨的村头,劳务经纪人李姐拿着岗位清单挨户走访,这是她每周的“必修课”。武定县把劳务经纪人视作转移就业的“毛细血管”,让他们成为连接劳动者与岗位的“活纽带”。
为让经纪人“懂政策、会服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开展专题培训。从岗位信息核实技巧到报名材料规范,从政策补贴申报流程到风险防范要点,逐项拆解教学。如今全县30余名劳务经纪人里,既有熟悉村情的“老支书”,也有跑过劳务的“带头人”,他们带着岗位清单走村入户,用方言讲政策、算薪资,累计带动3000余名劳动力“家门口报名、一站式输出”。
人力资源机构做“服务员”,从培训到签约全兜底
“以前怕出去干不了活,现在机构提前培训3天,连机器操作步骤都标了图,心里踏实!”刚结束岗前培训的小杨说。人力资源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扛起“岗前赋能、全程服务”的担子,让劳动者“出门能上岗”。
县内外20多家人力资源机构各有“分工”:有的对接制造业企业,开展焊工、电工等技能速成培训;有的聚焦服务业岗位,教礼仪、练沟通;所有机构都要负责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哪些条款不能少、工资支付怎么约定、社保缴纳有什么标准,一条条讲清楚,还留存合同备份供查询。今年以来,机构累计开展岗前培训20场,帮助800余人掌握基础技能,经他们输出的劳动力稳岗率比往年提高15%。
用工企业筑“安心巢”,权益保障实打实
“厂里给我们缴五险,还有夫妻房,孩子上学方便,宿舍有热水空调;人社干部每月都来电话问情况,就像家人在身边!”在福建某机械厂务工的脱贫户老王说。武定县把企业的“保障力”作为合作前提,让劳动者“在外不忧心”。
同时,人社部门还建立了“跟踪回访”机制,每月电话回访劳动者,发现工资拖欠、权益受损的,帮助协调解决。今年已协调企业补发工资2笔,督促2家企业完善社保缴纳,让185名脱贫劳动力在外务工“权益有保障、遇事有人帮”。
如今,“人社统筹+经纪人牵线+机构服务+企业保障”的组织输出模式已成规模。下一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要建“务工人员服务群”,实时推送政策、解答疑问,让每一名外出劳动者都能带着安心出发,揣着收获回家,让就业路成为稳稳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