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始终秉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锚定靶向、精准发力,不断拓展服务企业途径,健全完善服务企业“五项机制”,推动我县“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助力全县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制定出台《武定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武定县中小企业促进实施细则》,明确了近三年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并将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及部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38名县级责任领导和38家责任部门挂联服务140户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企业。县级领导每月到联系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各责任部门每月到所联系服务的企业开展服务工作不少于2次,每年为企业办结1件以上实事,帮助企业协调解决1-2个突出问题,对企业的问题做到快速落实、快速推进、快速见效,有效推动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据统计,2023年县级领导到联系企业调研指导工作285人次,帮助和指导企业向上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为251笔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执行延期还本付息给予190.13万元政策激励。全县共有8267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享受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7亿元。扎实推进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清偿企业账款183笔5.86亿元。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着力抓好钛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工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宣传政策,倾听企业呼声,听取企业家对武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梳理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竭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2023年收集交办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362个,已办结反馈339个。吸纳企业建议126条。
建立首席代表机制。推进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切实增强服务主动性和自觉性。发改、财政、工信、住建、税务、人社等16家县级政府部门设立16名首席代表,首席代表由部门的一名副职领导担任,全权负责协调本部门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务,从政策宣传到获取项目政策支持再到办理审批服务事项,让企业感受温暖和力量,节约了大量的办事成本,为园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保驾护航。
建立帮办代办机制。把帮办代办招商项目作为服务开放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创新开展招商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制定《武定县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由县政务服务局和县投资促进局作为各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帮办代办牵头服务机构,组建帮办代办专班,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帮代办综合服务窗口”“武定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专窗”,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我县招商项目落地、项目推进提供全流程服务。各类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再提速30%以上,促进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比如,禄劝安达公司招商引资项目从签约到项目开工建设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武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直流电弧炉冶炼钛渣生产线扩建项目实行部门联动帮办代办后,及时解决困扰企业多年的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助推项目审批加速。
建立政策直达机制。在县、乡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广泛宣传推广“助企惠企和民生保障政策一码通”,进一步拓展企业了解惠企政策渠道。向园区企业发放“政务服务直通卡”,建立企业困难需求受理办理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服务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和“专窗吹哨,部门报到”,开展“政务服务大篷车”服务团入园进企“零距离”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政策宣传解读、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知晓政策、弄懂政策、享受政策,直通机制架起政企“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