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定发窝乡丨多民族同心绘就团结新图景

日期:2025年07月14日   作者:   来源:武定县发窝乡    点击:[]

武定县发窝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近年来,发窝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节为媒,以文化浸润凝聚共识,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在发窝乡第十五届“六月六”民族体育文化节上,由86名各族群众组成的合唱团同台献唱《爱我中华》,嘹亮的歌声成为民族团结最动人的注脚——这正是武定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缩影。

文体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与进步。发窝乡精心打造的“六月六”民族体育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五届,成为省级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今年的活动以“激情似火六月六·民族狂欢聚发窝”为主题,虽简化了部分场景,但其核心价值更加凸显。“民族是我们乡最大的特点,也是宝贵的财富,群众自发参与、共同歌唱,表达的是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乍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云永表示。“节日期间,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更成为各村各族群众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同样,发窝乡的小石桥花山节暨“同心圆”民族运动会也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活动特别设置了《武定苗族探源》分享交流环节,乡党委书记潘在华向8个苗族村代表赠书并讲解民族文化历史,有力增进了苗族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非遗传承,技艺串起增收与团结。发窝乡深知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深层纽带,尤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近年来,乡里投入30余万元,成立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学光的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彝族服饰工作室和发窝苗绣技艺传承交流中心。这些机构不仅是技艺传承的阵地,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在刺绣大赛和常态化培训中,400余名各族绣娘齐聚一堂,穿针引线,切磋技艺。她们在传承“桃心花”等精美图案的同时,也拓宽了增收渠道,更在共同劳动中加深了姐妹情谊。

固本强基,日常工作筑牢团结之基。发窝乡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更源于日复一日的扎实工作。该乡系统推进“抓思想、拓渠道、育人才、办活动、树品牌”五大举措,将民族团结融入日常。依托全乡12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研讨。同时,积极培育和选树典型,评选表扬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让余学光、张艳等非遗传承人成为引领团结的代表。持续深化 “三个一”工程(教唱民族歌曲、展演民族服饰、培训刺绣技艺),让民族文化浸润生活。精心打造的便民议事长廊、民族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以及院坝协商会等机制,成为各族群众议事协商、化解矛盾、密切联系的温馨家园。

发窝乡的生动实践,是武定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个精彩切面。武定县正用扎实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上一条:武定县田心乡:技能培训“新灯塔” 照亮群众增收路
下一条:东坡傣族乡:坚持“三个聚焦”,绘就傣乡“新枫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