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2-1027049 公文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武定县政府办 失效日期: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对武定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7日

对武定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6号建议的答复

李晓娟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初高中教学水平,我县从以下六个方面不断强化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中共武定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武定县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增强教师“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和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制度,签订职业素养承诺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教师行为,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分配、岗位等级聘任、评优推先等各项工作中,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县教育体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是明确了加强教学组织领导,坚持与教学为中心,将教学管理、教研教改、提高质量列入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学校工作计划重要内容。二是完善教学制度计划,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对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课后辅导、检测评价提出了明确量化要求。三是要求认真组织教育科研。建立教研组、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组、村小活动组等教研组织,明确职责,制定活动计划,精心组织教研活动。计划对活动做到定活动主题、定活动形式、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负责人、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四是发挥教育装备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培训及研究,不断提升教师应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对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作硬性要求,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按学科开出率要求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考核实验员和相关学科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器材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图书室作用,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发展服务。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对于备课、上课、改本、辅导进行每周一督查,评定优良中差等级,并及时记录在案。督查情况列入对教师、对相关负责人、对班子成员的考核、奖惩。对于不按要求执行或者违反有关规定,不按要求备课、上课、辅导、批改、考试、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的,根据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诫勉谈话,较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累教不改的与年终绩效考核、履职考核、职称晋升、教师岗位聘任、教师岗位工资等挂钩。

三、强化教师业务培训

20212022学年,县教育体育局积极争取招商银行教师培训经费45万元,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校园安全管理、心理健康等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同时,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线上线下互补的方法全面开展教师培训。一是以学校为阵地,以课堂为核心,强化教研组作用,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让教师通过自主研修、参与科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二是建立学校外出学习、培训机制,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搭建平台。争取和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三是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省、州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专家到我县开展讲课、讲座。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四是 加强“远程研修”与“国培”的组织管理和考核,保障每位教师真学真用。

四、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一)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结合我县教育实际,修订印发了《武定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20212022学年试行)》(武教通〔20225号),明确提出了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校、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要求、考核结果运用。一是对所任学科及格率为零的,单科综合指数名次为全县倒数十分之一的,学年末教学质量综合成绩未获得表扬的学校班子成员,在当年履职考核中不得评优推先、一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二是每年教学质量考核学校综合名次为片区倒数第一的学校由县教育体育局约谈校长,连续两年教学质量考核学校综合名次为片区倒数第一,且在学年末统测中连续两年出现排名全州后10名的学校校长由县教育体育局党组免去其校长职务。三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每年对100名“罗婺红烛育人先锋”进行表彰,县教育体育局每年对300左右在教学工作中成绩优异、质量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教学成果奖),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积极主动聚焦质量,倾心教学,进一步营造全县教师狠抓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乡镇津贴、教师差异化补助再分配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一是按照《武定县教育系统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深化改革,继续在全县中小学推行初级职称教师每年投入7152元,中级职称教师投入8460元、高级职称教师投入9744元、正高级职称教师投入11208元的教师奖励性绩效再分配制度。二是把乡村教师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津贴与教师工作量、工作任务、出勤挂钩(事假3天扣发、病假10天扣发、旷工1天扣发)的办法,做到多劳多酬。三是把乡村教师差异化补助(每人每月平均500)与工作区域和工作完成情况挂钩的方法,提高艰苦地区教师岗位的待遇。通过实施奖励性绩效、乡镇津贴、教师差异化补助再分配,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真正做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让山区一线教师、班主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待遇得到真真正正的提高。激励广大教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启动“县管校聘”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云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意见》(云教发〔2020〕92号)、《楚雄州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办法》(楚教发〔2021〕1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武定县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2021年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方案(试行)》,通过实施“县管校聘”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牢固树立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奉献意识,切实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教师发展活力,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加大教学质量考核量化比重

一是严格执行《云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云人社发〔201699 号)、《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的通知》(云人社发〔2014106号)文件精神,激励基层工作人员,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乡镇中小学推荐评审高级教师,可不受岗位数额限制。二是依据《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试行的通知》(云人〔200836号)、《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办字〔201051)文件精神,教育局层面出台的方案有《武定县教育系统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武定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续管理实施方案》。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岗位设置方案,充分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与岗位等级挂钩量化。近年来,每年都有300个左右的教师岗位等级发生升降变动,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能上能下”的导向原则。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武定县普通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武定县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认真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武定县教育体育局

2022923


上一条:对武定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7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武定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5号建议的答复